多哈冻产协议达成未果,消息公布后国际油价和股市大跌。然而,有分析人士认为,对于市场而言,未能达成冻产协议反而是最好的结果。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和非OPEC共16个产油国于本月17日(周日)在多哈举行会谈,就冻产进行磋商。然而,会议比原定推迟了10个多小时才结束,冻产协议最终未能达成,主要由于伊朗表示将持续增加产量和出口,直至产量达到制裁之前水平,才会进行冻产。此外,沙特也不愿意加入到冻产的队伍当中。
今年年初,油价创下12年来新低,此后受市场情绪回暖,对于多哈冻产会议的期待等因素提振,油价迅猛反弹了35[%]。多哈冻产协议流产,美油一度暴跌逾6[%]。
尽管如此,有分析人士指出,从长期来看,多哈协议未能达成将意味着供给和需求可以继续其自然的再平衡过程,反而对市场更为有利。
高盛欧洲证券研究部门联席主管MicheleDell*igna称,“我们可以将未达成协议视为理性的决定。”她补充道,“用了18个月,原油市场才开始重新平衡,一些非OPEC产油国减产的同时,需求出现复苏,这意味着我们正在达成一个新的平衡。所以,为什么要用弄巧成拙的过快反弹,来推迟这种新的平衡呢?”
Dell*igna表示,对产油国持续施加减产的压力,对于市场来说最终是有利的。“我认为,未能达成协议在长期来说对市场更为有利,因为这会令再平衡的过程持续下去,没有压力就没有再平衡,而压力来自于信贷紧缩以及我们看到的所有其他因素导致的低油价。”
高盛周一表示,维持其对2016年第四季度WTI原油达到每桶45美元的预期,并预期2017年WTI原油平均价格为每桶58美元。短期来看,高盛预期第二季度WTI原油价格为每桶35美元,目前看来,这一预期在冻产协议“流产”之后变得更为可能。
巴克莱银行原油分析师MiswinMahesh表示,随着非OPEC产油国供应减少,原油市场复苏仍在进行,并预测油价不会因为冻产协议未能达成而跌破每桶30美元。他认为,即使冻产协议能够达成,油价也不会发生太大变化,因为产油国不太可能真正减少供应。
他指出,“虽进展缓慢,但随着非OPEC产油国调整供应,复苏仍在进行之中。需求和去年相比较为温和,但仍是一个平衡的市场。若油价突破每桶40美元,市场将更难得以平衡。降低过剩的供应,将更有助于下半年的平衡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