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新京报在下午采访了papi酱的CEO杨铭(笔者注:Papi酱合伙人),杨铭发朋友圈做正式回复,他表示:”未接到封杀通知,papi酱会坚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频内容。”此外,他还“调侃”此次事件是“人怕出名猪怕壮。”
【消息面】
受多哈动产协议告吹影响,国际油价周一(4月18日)盘中小幅下跌,但已抹去日内多数跌幅,因交易员们已消化周日多哈会议未能达成冻产协议的利空消息,转而更多地关注科威特石油工人罢工,不过投资者对供应过剩担忧仍在持续加重。美国WTI原油期货价格盘中最低触及37.61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盘中最低触及40.58美元/桶。
在经过长达7小时的闭门会议之后,OPEC与非OPEC产油国周日(4月17日)意外未能在多哈达成冻产协议,与会官员表示需要“更多时间”来做出冻产决定。
据外媒消息称,各国就伊朗等国是否应参与冻产有着严重的分歧,是无法达成共识的重要原因,沙特要求伊朗加入冻产协议,但伊朗方面一直强调除非产量恢复至制裁前水平,否则不会配合任何形势的限产行动。尼日利亚石油部长称,各产油国或在6月再举行会议就冻产商谈。
德国商业银行(Commerzbank)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沙特故意破坏了协议的达成,并愿意接受这一结局,这已经严重损坏了主要产油国的信誉,尤其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信誉。”
交易员指出,科威特石油工人的罢工范围覆盖超过一半的科威特石油生产线,导致该国产量锐减约60[%],这为布伦特原油提供了有效支撑。此外,美国石油活跃钻井数跌至2009年低位也阻止了油价的进一步下滑。
伊朗今日表态,希望其他产油国继续努力稳定油价,但也同时重申了自身不会限制产量的立场。
多哈会议最终未达成预期的冻产协议,这令投资者担忧各大产油国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恐再掀新一轮的增产浪潮。
摩根士丹利(MorganStanley)指出,多哈会议的失败将增加“OPEC产量上升的的风险”,尤其是沙特曾威胁称,如果冻产协议无法达成,其将继续推高产量。
尽管如此,多个国家的产量中断为油价提供了强劲支撑,其中包括OPEC成员国尼日利亚。高盛(GoldmanSachs)表示:“非OPEC产油国产量的稳步下降,以及各国生产设备相继进入维护期,均令原油基本面情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此外,市场分析师指出,OPEC未能采取有效举措将导致油价继续低迷,这令市场重归均衡的重担从低成本产油国全面压向了高成本产油国。
PVM运营总监D*idHufton称:“沙特再一次对其他产油国制造了冲击。此次的会议结果令那些期待油价回升,从而缓解自身财务负担的页岩油产商痛苦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