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16个产油国在多哈就原油冻产进行磋商。北京时间周一凌晨,产油国并未达成协议,各国就伊朗等国是否应参与冻产有着严重的分歧,是无法达成共识的重要原因。尼日利亚石油部长称,各产油国或在6月再举行会议就冻产商谈。亚洲市场早盘油价暴跌6[%]。
2013年10月,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油价下跌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多实实在在的好处。分析人士指出,首先,物流企业、出租车以及私家车的油耗成本明显下降;其次,在油价处于历史低位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国家战略性囤油也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不过,油价持续下跌对于中国而言并非百利而无一害。
全球化一体化的当今世界,武力强大当然是霸权的最后保障,但是,使用武力成本太大,效果最差,不到不可调和是不会采取杀人一千自损八百的手段,美国通过控制经济战略资源和国际通货网络来控制全球经济,是其经济的选择。如果我们看到美国政治经济现象背后的算计,就不难理解石油价格在短期内突然转向了。
我们国家经济要想快速发展,对于石油的渴望愈加强烈,但是,我们不能掌控国际油价,不像美俄两大国在石油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但我国经济发展对于石油需求几乎是饥渴式需求。
要想改变这种困境,通常的途径有三条:
第一条是在油价处于低位的时候,囤积原油,以平抑市场价格,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第二条就是争夺原油定价权,大力开发寻找石油资源,以解决国内油价过快上涨导致经济冷热同体的难题。但争夺国际石油通道和油源容易引起摩擦,国内石油开发则非一朝一夕可 成,这条路是比较漫长的。
第三条就是大力发展新能源,寻找清洁能源,改进动力耗能方式。这条道路虽然有着很好的前景,但短期内很难有明显的成效。
就中国的实际情况而言,还有一条可行的道路,那就是进行体制改革。
因为石油行业的价值链冗长,一定程度上推高了我国的油价成本。通过改革可以引入竞争,增加市场的透明度,消除各种隐性成本。然而,尽管人们都对石化双雄独霸市场的现实颇有微词,但民营企业在短期内确实难以形成足够的竞争力。
从长远看,中国还应该积极争取国际原油的定价权,只是这条道路注定是艰难的。因为各国都把石油视为国家的战略物资,近期中国的领海权利屡遭挑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与争夺原油资源密切相关的。
更重要的是,中国储备了大量美元,美元和石油关系密切,国际油价的频繁变动会对我国的外汇储备安全产生影响。因此,中国要在避免重大摩擦的基础上,积极争夺国际原油的定价权,规避汇率变动风险,减少外汇资产损失。
同时,我们还要警惕国际炒家抓住国内体制性的漏洞,恶意抬高油价,把中国变成高油价的替罪羊,导致我们损失惨重。
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依靠其它国家由于争执导致油价偶然性暴跌来作为经济决策的依据,更重要的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制造优势,为中国经济继续腾飞铺路。
镶金寄语==现货投资之道本身就有规律可寻,本人一向不赞同一进入这个市场就操作观点,人生有目标才有奋斗的方向,投资中亦然,只有有规划,才能使自己达到长期稳定盈利的目的。市场中有涨有跌,在价格波动的同时,我们的心不要跟着一起波动,要做符合自己预期的行情,也不要怕错过进场位,越是怕错过越是会做错,如果连市场中任何一点小小的利润都不愿意放过,最后必将因小失大,被市场所吞噬。
如果你手上现在还套有单子,以及对原油、沥青,铜等贵金属投资有兴趣却无从下手或者已经在接触却并不理想需要更多投资资讯的朋友可添加笔者微信
冻产协议草案经报道后,又有消息称多个国家高级官员对达成最终协议表示乐观。包括科威特石油部长在内的多个产油国高官一度表示,各国很快将就冻产达成协议。冻产草案已经得到了沙特和俄罗斯的认可,主要产油国之一的阿曼表示,冻产协议将帮助市场于年内达到供需平衡。 然而,随着沙特立场的突然转变,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彭博报道称,对于伊朗问题,沙特的要求有变,导致多哈会议生变故,较原有安排延后一小时进行。多哈会议前夕,虽然诸多官员对达成协议表示乐观,但沙特副王储Mohammed bin Salman曾明确表示,如果主要产油国包括伊朗不同意冻产,沙特也不会冻产。伊朗直接拒绝参加本次会议。 此后,彭博消息称,产油国就伊朗等国是否应参与冻产协议有着严重的分歧,是各国无法达成共识的重要原因。今年年初,油价创下12年新低,此后受市场情绪回暖、产油国计划限制产量等因素提振,油价反弹了超过30[%]。多哈冻产协议流产,亚洲市场早盘油价暴跌超过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