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指出一系列风险,从增长放缓、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到有关欧洲银行业健康状况以及中国企业资产负债表状况日益恶化的担忧。不过这些都比不上经济增长乏力这一危机更值得警惕。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周四(14日)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勾勒出一系列风险,从增长放缓、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到有关欧洲银行业健康状况以及中国企业资产负债表状况日益恶化的担忧。该报告每半年发布一次。
但是,前西班牙央行行长、主管IMF货币和资本市场部门的比尼亚尔斯(José Viñals)认为,全球如今并未面临2008年金融危机重演的威胁。相反,挑战在于避免出现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比尼亚尔斯及IMF其他官员将之定义为“新平庸”。他补充道:
“没错,现在确实有风险,也有工作要做。但是,不要忽视我们已经完成许多工作,此外全球金融体系抵御冲击的能力比过去强得多。世界各地都是这样。”
中国已开始应对外界对其公司债务问题的关切,整个新兴市场正在为美联储再次加息做准备,同时意大利正在寻找支撑其银行业的新办法。比尼亚尔斯指出:
“我们并不是在说全球即将迎来另一场危机,完全不是,我们在说的是,有可能、也应该避免一场导致世界陷入这种新平庸增长的危机,这样的增长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幸运的是,我们现在并未落入那种局面。但是我们不希望局势发展到那一步,因此现在需要采取行动。”
比尼亚尔斯称,今年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均出现的金融动荡(他将这场金融动荡称作“完美风暴”)提醒了大家,不应对这些在金融危机爆发8年后依然存在的担忧,会导致怎样的代价。
最新的这份《金融稳定报告》力图计算出这种潜在忽视的代价。报告设定了一种情景:政府不作为会导致全球股市在两年时间内下跌20[%],目前这种低增长水平还会变得根深蒂固。报告估计,这种情况将累计造成全球经济产出损失3.9[%]——相当于比一年的增长值还多。
此份报告的一些数据令人格外沮丧。根据IMF的计算,中国公司债务——约1.3万亿美元中的14[%]是由每年营收不足以支付利息的企业所欠。过去五年,该比例大幅增长,如果中国的银行被迫要承担所有不良贷款的损失,这将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7[%]。但是,比尼亚尔斯称,中国当局已经开始鼓励通过债转股等措施解决该问题,并且有足够能力这样做。风险“可控,但是需要妥善处理”。
比尼亚尔斯还表示,今年美联储的加息计划对全球金融稳定的影响低于去年加息之前。他表示,这主要归功于美联储在采取行动之前更好地进行沟通。不过,他称,很多新兴经济体也已经通过采取浮动汇率制度以及巩固资本缓冲垫进行了调整,对美联储加息的冲击准备得更充分了。
比尼亚尔斯还表示,“削减恐慌”(taper tantrum)非常值得其他央行学习。这指的是,2013年美联储宣布逐步退出大规模资产购买的计划后,很多新兴经济体经历的市场动荡。
此外,他对欧洲和日本央行实行的负利率的潜在影响也相对乐观,尽管有批评称此类政策可能削弱消费者支出并损害银行业的盈利能力。比尼亚尔斯表示:
“尽管负名义利率实施的时间较短,但是总体来看,它们有助于提供额外的货币刺激、放宽资金状况,这为需求和稳定的价格提供了支撑。尽管负政策利率的下调空间和持续时间都存在限度,但我仍然认为负利率对经济利大于弊。
本人对现货、原油、沥青、现货铜等大宗商品等有深入的研究,如果你做单不顺或投资经常资金缩水,那么你可以多关注本人。专业成就品质,实力铸就信誉。金融领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多年的研究经验,给大家帮助薇-信:ABAD1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