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雨霸金】:武汉大学金融学博士,2011年6月在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实习,6个月后成为公司正聘分析师,2013年调岗到风控部担任首席分析师,2014到斯特恩商学院进修金融博士学位,2015年回国后受朋友邀约加入新华大宗担任技术总监一职,针对公司100万以上VIP客户进行布局指导,稳健的投资思路是投资者最信赖的分析师。
目前国内原油、铜、沥青投资市场火热,关注本人微信号:zwy4535扣扣2953160472现货原油,铜投资资讯,技术分析及交易策略
穷人总是喜欢做梦,富人一直不断行动,而机会总在犹豫不决中慢慢流失!!
中国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缺口日趋增大,石油安全已成为一个现实性问题。供求因素将影响中国石油安全。21世纪,中东石油的储产量仍居世界之冠,战略中心地位将不改变,我国将不得不倚重中东石油,但面临挑战。因此,我们应探求符合我国国情的中东石油战略。
在21世纪到来之际,中国石油对外依赖程度仍趋加重,而中东石油将是中国不得不倚重的主要外来油源。因此,我们有必要以战略的眼光,关注中国石油安全趋势,研究和确定中国的中东石油战略,做好中东石油大文章。由于我国石油资源的后备储量限制,20ro年后我国石油将可能出现衰减,据专家估计,到2005年和2020年,我国石油进口量将分别达1.8亿吨和2.5亿吨,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由此可见中国石油安全态势之一斑。
冷眼静观世界石油冲击和危机的时代已过去,我国已跨人中东石油长河。以往中国主要的石油贸易伙伴是东南亚的印尼和马来西亚等国,但现在这种情况已不能维持下去。因为,一是亚太油源日趋枯竭;二是亚太地区近来石油消费日趋增长。据估计,到21世纪印尼和马来西亚将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近几年,我国已主要从阿曼、也门、伊朗等进口石油,这三国已占中国从中东进口石油的卯[%]。目前,中国正加强从沙特等产油大国进口石油,虽起步较晚,但具后发优势,这样中国“唯一可行的选择便是中东石油”。据统计,到乞刃5年,中东石油占我国进口石油的比重将升至92[%]。
机遇之一:中国是世界政治大国中唯一同中东所有国家及冲突各方保持良好关系的国家,此乃西方大国想做而做不到的。近年来,美国中东政策的猫权主义色彩,处事双重标准,伤害了阿拉伯国家的民族宗教感情;而中国在中东问题上一方面主张和谈,另一方面又采取不直接介人的政策,在中东树立了良好形象。
机遇之二:亚洲金融危机虽使亚洲经济放慢步伐,对中东石油需求减少,但中国却受之影响较小,仍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因而国内石油需求仍呈上升之势,这为中东石油供了极具潜力的石油消费市场。不仅如此,中国对进口中东石油持积极态度。再者,中国还拥有充足稳定的外汇储备。这一切无疑对中东石油具有吸引力。
机遇之三:80年代以来,海湾产油国纷纷实行门户开放政策,制定了吸引国际石油资本的优惠政策;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石油私有化进程在加快。在此情况下,“软成本”风险较小,较易管理,于是国际石油资本纷至沓来。另外,在海湾地位,政治及商业风险已随中东和平进程的进展而大大减轻了,“红利”在向人们招手,随之而来的跨国投资潮将会“涌现”,此乃我国的又一大机遇。
机遇之四:在海湾国家推出的新能源战略中,面向亚太,特别是东亚的态势十分明显。沙特、科威特等国与日本、韩国合资合营建大型炼油厂的计划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也为中国开拓海湾石油市场提供了契机。
挑战之一:“世界石油战”已拉开序幕,对中国获得中东石油形成压力。尽管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作为亚洲“火车头”的东亚国家仍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这使该地区的石油需求增幅仍居世界之首。与此同时,美欧、日、俄等国家也加紧了对中东石油的争夺。目前,美国已基本掌握了对中东石油控制权;日本正积极加强同海湾各国的关系,其能源外交搞得有声有色;俄罗斯正力图重返中东,其同两伊的关系十分引人注目。这一切必将对中国利用中东石油不利。
挑战之二:价格竟争和经济力竞争。目前,人们对石油安全的担心“不再集中在大国之间发生一场全球对抗的可能性上,而是集中在中东石油价格的 稳定上”。我国石油市场同国际接轨的时间较短,尚缺乏对国际石油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目前,中东石油供过于求,尚影响不到我国进口,但如果爆发象1973、1979年那样的石油危机,我国经济能否承受住石油价格上涨的冲击,就很值得怀疑了。经济快速增长引起能源儒求快速增长,反之亦然。如果未来ro一巧年内我国经济不能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话,这样大的外汇支出就将成为抑制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
挑战之三:风险竞争。虽然我国与美国同是石油进口国,但在石油进口方面却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尽管中国的石油制品可能来自全世界,但这些油品大多亦来自中东原油,说明中国对中东石油依赖程度很高。而美国则不然,虽然美国的石油进口依赖程度很高,但美国有着更为多样化的进口来源。美国将从其传统的供应国—委内瑞拉、墨西哥、加拿大和北海进口大部分石油,仅有30[%]的石油来自中东。另据报道,中美将在石油问题上发生正面冲突,因在21世纪寻求有保障的石油资源的将不仅仅是中国,美中都面临同样的问题。显然,美国完全有可能打“石油牌”来对付中国,在最坏的情况下,可能严重影响到我国的能源安全。油源多头是美国保护自己石油安全和国家利益的有利条件,而我国没有此条件。
“一进”是进口海湾原油和油品,缓解我国石油供求紧张的矛盾。尽管目前油价高走,但据环球能源研究中心估计,到2(X)1年油价将降下来,因而逐步增加中东原油的进口是可行的,可采取直接购买或易货贸易的方式,根据需要逐年调整或加大进口量。因此,我们把它们作为开发利用石油的对象,可以利用它们抗衡美国对我们的压力,保证其对我国的石油供应。当然,由于它们政策较激进,国际形象不佳,我们不可与其过分密切,以防被牵着鼻子走。我们要选准切人点,趋利避害。
“二进”是进口中东石油资本。阿拉伯国家的海外资金高达3500亿美元,主要集中在欧洲。另外,其在国外的投资额已达6500亿美元以上。故我国在引进中国石油资本的同时,可与之合营合资建厂,直接或间接 加工中东石油,部分用于国内消费,部分可供出口创汇。
“一出”是指对中东石油投资,积极参与中东国家的石油生产和经营活动,并以此为契机,实现我国石油工业“跨国经营”的宏伟设想。
尽管欧元疲软并非欧盟经济基本面趋好的反映,但持续疲软肯定要影响对欧盟经济的信心指数,加上它对区域内价格稳定因素的影响使通胀率上升,欧洲央行为抑制通胀多次提高利率,这些因素也都会限制欧盟经济的发展速度。欧盟经济增长仍然会低于美国,欧盟不会在短时期内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因为欧洲经济增长一向依赖出口,此番加速增长更是得益于欧元走弱和美国经济强劲增长带来的进口需求,因此欧盟目前不可能向世界提供类似于美国的需求刺激。美元目前已巩固了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况且截止2(XX)年10月为止,美国经济发展速度的放慢过程还极为缓慢。另外,预测欧盟主
坚持自力更生、立足国内的方针,同时加强与中东国家合作勘探与开发新油田。虽然我国人均石油资源相对贫乏,但我国毕竟是个油气大国,此乃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内因。尽可能减少对中东石油的依赖,以维护中国石油安全。
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加大石油勘探开发力度;陆海并重,油气并举,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大陆架离经济发达区较近,具有“地利”,南海作为生产战略后备区亦有其特殊地位。油气并举不仅有利于石油替代战略的实施和石油资源的综合利用,亦能大大降低石油对环境污染,符合环保原则;以效益为中心,调整国内石油开发战略,在开发油田时,应注意经济效益,对高投人高成本的油田要暂缓开发,同时注意对大油田周围的卫星油田的开发。在坚持自力更生,立足国内方针的同时,要注意加强与中东国家合作勘探开发我国新油田。阿拉伯国家理应成为参与我国石油合作的重要力量。目前,中国正在同科威特、秘鲁、两伊等进行联合勘探,实施合作开发我国油田的计划。阿曼石油公司长期积累了在沙漠地区成功地勘探与开发油气资源的丰富经验,如能参与勘探和开发我国西部沙漠油田,将会发挥很好的作用。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受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的教训,已强烈意识到石油控制权绝对不能落人他国之手。于是,美国目前采取的中东石油战略是:尽量保存自己国内的石油资源,以保护自己的生存命脉,先行消耗中东廉价的石油资源。除了冻结自己的石油储量外,还建立了战略石油储备制度。这正是美国的过人之处。在2年的油价旋风中,美国超然度外,便说明了此点。因而我们不妨借鉴一下,既注意保护我国国内石油资源,又根据比较成本原理,适当开发国内石油资源储量。
中国石油安全及其中东石油战略是一个新问题,没有先例可循,我们应积极开拓进取,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模式来。
有一种谬论告诉我们心态是决定交易成败的关键。这种说法是输家检讨自己的失败后的所谓“总结”,他的潜台词是:“其实我的水平很高,就是我的心态不好”。推卸责任是人性使然,所以,政体建构中人们强调监督和制衡机制,企业管理中需要有外部的第3方审计和内部的制监管。对于交易人而言,决策、执行、监督都是一个人的事情,你对失败责任的推卸,没有人会跳出来警告你告诉你这样做不对。有些客户跟我交流时说:“文雨老师你说话太冲了,我有点接受不了”,我承认自己性格比较急,看得客户身上一些常见问题总是很直接的指出来了。有些客户觉得自己被不礼貌的对待了,于是愤而离去。虽然我因此也失去了某些客户但我不后悔,我相信一个人思维决定了他的做事方式,我相信自己是为了客户好。
更多原油、铜投资技术指导请咨询☆原油/铜技术总监扣-扣:2953160472薇-信:zwy4535VIP喊単裙:239591验证【文雨】无验证不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