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公报》刊出的评论文章指出,一些分析人士指出,在当今世界,做美国的朋友难,当美国的敌人容易。这虽然是一个富有讽刺意义的说法,但却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国际政治的现实。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美国强权政治的必然结果。长此下去,愿意当美国朋友的国家将越来越少,与美国抗衡的国家则越来越多,而这才是对美国最大的危险。
以下为文章主要内容:
谁都知道朋友越多越好这个道理,它不仅适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国与国的关系也是如此。一个国家朋友越多,外来威胁就越少,因此广交朋友成为很多国家对外政策的重要目标。但是,正如老话所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好事都是有代价的,有的好事甚至由于代价太高,最后令当事人望而却步。在国与国关系方面,和另一个国家攀缘,也是要付出代价的,尤其当你傍上一个不讲道理的大国的时候,麻烦就更不用说了。
布莱尔大发感叹
英国是美国最可靠的盟友之一,对美国的外交政策,英国可以说是百依百顺,全力配合。布什总统发动伊拉克战争,英国从一开始就与美国并肩战斗,后来越来越证明这场战争是错误的,麻烦也越来越多,但英国的布莱尔政府一如既往,坚定地站在美国一边。
然而,英国对美国的盟友情谊,有时并不能得到美国的积极回报,反而招致了麻烦。不久前,英国媒体披露了美国军机在对伊动武时误炸英军,并导致英国士兵死伤的惨剧,引起了英国公众的强烈反响。英国民众要求政府向美国讨个说法,要求美国处分误杀英军的责任人。但美国官方坚持不承认错误,并表示不会对有关军机飞行员进行军纪处罚。面对美国拒不认错的态度,英国首相布莱尔无可奈何,只能发点感叹而已。他承认自己为与美国保持友好付出了代价。
投靠美国代价不小
布莱尔的“代价”之说,反映了与美国攀缘的后果。英国作为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与美国打交道尚且如此,其它国家就更休想投入美国怀抱后头上就会掉下馅饼来。东欧的捷克和波兰,终于摆脱了前苏联的控制,为了使今后的日子过得更踏实一点,增加一点安全系数,两国极力向美国靠拢。美国倒是很大方地接纳了这两位新盟友,但时间一到,美国就会提出要价。英国虽然衰弱了,但是在西方阵营依旧拥有无可动摇的地位,一是曾经是世界老大,而是英联邦成员很多国家元首还是英国女王,拥有很强大的话语权。英国一直奉行追随美国的单边战略,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和中国崛起,英国一直摇摆不定,在中美之间痛苦挣扎。
退一步讲,即使我们进口英国的油气价格略高,也是可以接受的,应为交易是双赢的,进口油气可以实现国家能源进口多远化,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没有几个国家敢拦阻英国的油气通道。二来,英国需要中国高铁和核能,需要大笔资金投入,进口油气几乎等同于大米换高铁,利于后续项目的资金需求。一个老牌发达国家,利用能源换我们高科技,本身就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本周金融市场可以借用一句话来形容:众人皆跌它独涨!还是波涛汹涌。两大重磅事件贯穿本周布鲁塞尔恐怖袭击震惊全球,以及FED官员鹰语频传,引发市场风向突变。美联储官员的“加息大合唱”,美元指数满血复活,欧元、英镑等非美货币则跌势惨烈。此外欧美股市悲惨“受难”,油价亦终于不再反弹了,黄金也大幅下挫。大宗商品市场:由于美元连续攀升,降低了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吸引力,现货黄金首当其冲,本周累计跌幅创四个月以来之最。供应过剩阴霾笼罩,WTI原油期货本周累计下跌约4.1[%];布伦特原油期货本周累计下跌近3[%],创1月中旬以来最大单周降幅。
随着美元的崛起,本周大宗商品方面,属黄金、原油跌势最为严重。大宗商品价格之所以迅速“变脸”,除了全球疲软的经济基本面不足以支撑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另一个深层次原因,则是美元可能正在酝酿新一轮反击战。
对原油,铜等贵金属投资有兴趣却无从下手或者已经在接触却并不理想的朋友,添加分析师微信号:abc20187(长按可以直接复制微信号),获取每日投资获利资讯。行情走势分析,交易策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