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长假,必是中国游客的天下,国人血拼的脚步早已遍布全球。
谁知几家欢喜几家愁,日韩这些近途线路都是被炒到最火的,韩国的化妆品,日本的日用品,都是国人的最爱。
日本入关中国游客排长队
据日本《产经新闻》报道称,近几年,日本各大百货商场,相继推出主要面向访日旅游者的限时日用品柜台。尤其希望吸引的顾客是享受小长假的中国访日游客。此前据某旅游机构透露的预定数字显示,去年黄金周,日本成为出境游最大赢家,排名上升首超韩泰,出行人数比去年同期翻一番,而“买买买”依然是出境游的主题。
美国高盛公司分析师认为,就算上证指数再跌10[%],就算中国人均GDP增速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值低两个百分点,就算人民币对日元汇率再跌5[%],中国游客给日本带去的经济利益也只会稍稍受到影响。
韩国商家严阵以待欢迎中国“财神爷”
位于韩国首尔小公洞的乐天免税店挤满了兴奋的中国游客,充斥着各色中国乡音,凡是看到中意的商品,都是买买买,那气势让韩国商家已经见怪不怪了。
许多中国游客一到韩国就放下行李,直奔免税店扫货,常常一整天都买不够,一些“购物狂”甚至好几天都泡在店里血拼。这精神可歌可泣,早就忘记了他们到韩国的第一目的是旅行而不是购物。
在韩国,中文欢迎标语和“比免税店便宜”等促销信息随处可见,而且随时都有韩国导购勾搭中国游客,面对这样的购物大军,韩国业内一派喜气洋洋。
中国购买力“拯救”西方经济?
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形势下,中国游客扮演着西方商业救世主的角色。由于中国游客超强的消费能力,英国创造了一个新名词“北京镑”,据说“北京镑”所消费的Burberry、LV、Gucci等大牌商品疯狂占领整个奢侈品行业的销售额。
遇到美国购物季,那种血拼的阵势比打仗还可怕。首先,你会一口气买下5年需要使用的商品吗?当然不会!但是,来自中国的疯狂游客们,他们真的会!他们还边买自豪,买得越多越省钱。于是,很多赴美“血拼”的中国游客直言“买到赚到”,花钱毫不手软。
中国游客疯狂血拼,也让欧美商家看到商机,专门为为中国游客量身定做了“黄金周特别服务”,多家欧美高档购物中心特别招聘中文服务员上岗,一些大牌奢侈品还专门设有一对一服务项目,把中国游客当“神”一般供起来。
中国游客在境外为何会有这么强烈的购物欲?
第一、价格便宜,许多国外的商品比国内要便宜。
便宜谁不爱,中国人出境旅行除了自己血拼之外,还列了长长的给亲朋好友代购的清单,根本不考虑自己能不能承受这种消费能力,即使*刷爆了也咧嘴大笑。
一位中国游客这样描述,他曾在美国一家奥特莱斯中购买过很多GAP品牌的衣服,原价几十美元,打完折后,最后一条牛仔裤只花了不到四美元,而国内同款的牛仔裤打折还要三百多元。这种情况下,买买买模式主导了一切。
第二、其他商品便宜都是浮云,而奢侈品便宜才是王道。因为中国人根本“不差钱”!
据业内人士透露,全球销售的奢侈品一般有三个价格:美国一个价,针对美国消费者;法国价一个价,针对欧盟国家的消费者;日本一个价,针对亚洲发达国家消费者。场外还有一个神秘的“中国价”,通过品牌商收取“授权费”,将中国境内的商品的最终销售价格推至高点。
调查显示,在中国内地,奢侈品的平均价格比法国高70[%],比美国高50[%],比香港高45[%]。在巨大的价差面前,有奢侈品消费需求的中国人自然会选择到国外购物。
据媒体的一则报道称,众所周知的LV品牌包包,中国的售价是全球最高的。对LV最经典畅销款手袋Louis Vuitton Speedy 30的价格调查显示,中国内地市场售价全球最贵,高达本土市场法国售价的1.6倍,中国香港售价位居第四,是法国本土市场售价的1.43倍。想要买到便宜的包包还是得出国血拼。
为什么奢侈品价格贵,还是阻挡不了国人血拼的步伐呢?按照世界标准,国民平均年收入达到1000美元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个能承受奢侈品价格的消费群体。有专家甚至预测,中国将是继上世纪七十年代阿拉伯的石油商人、八九十年代日本人和韩国人之后,最庞大的奢侈品消费群体。如果中国人继续这么买下去,真有可能预言成真。
更多资讯+银华烁金老师< zyh870901 >→(V信)手机长按可复制
第三、国外一些产品的质量要胜于中国制造,你不得不服气。
从马桶盖到药品化妆品,甚至连日用品也要千里迢迢从国外买回来,这正是中国游客疯狂血拼的写照。中国游客不远千里出国将日本的陶瓷菜刀、马桶盖扛回国,将欧洲的化妆品和艺术品带回国,将高大上的奢侈品扫荡回国,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商品的品质确实不错。从经济学的角度上讲,没人会出高价钱买劣质商品回国。
为何欧美日能够把日常用品做得如此精致耐用,设计得如此人性贴心? 现在看懂了,中国游客出国血拼不仅仅在于商品价格比国内便宜,而在于品质也是上乘的。这也许是中国制造要从简单的代工升级到打造高品质国货的答案吧。
第四、一些中国人崇洋媚外的心理在作怪。
上世纪90年代,富裕起来的韩国人也经历过到国外“血拼”、“狂购”的心路历程,但随着韩国人出国常态化,消费观变得理性起来,变得居家过日子起来。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投资理念投资不要盲目追从,需要的是选择,理智的选择。也需要有人指引,找一个好的团队指引你走的更远,站的更高。如果你还在投资的路上走的并不顺畅,我们希望成为你的指路明灯。☆原油/铜技术总监扣-扣:834-463-348☆原油/铜技术总监薇-信:zyh870901☆铜-原油VIP喊単裙:207-369-77注明【赵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