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昨日发布的财务报告显示,中国石油实现营业额17254.28亿元,同比下降24.4[%],是2009年以来的首次下降。这份财报堪称上市以来“最惨”财报。
中国石油昨日发布了上市以来“最惨”财报。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2015年,中国石油实现营业额17254.28亿元,同比下降24.4[%],是2009年以来的首次下降。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355.17亿元,仅为2014年的三分之一,从日赚3亿变成日赚1亿,创2007年上市以来最惨。
原油产量7来首降
中国石油表示,利润的降低主要原因是原油价格下跌近半以及国内成品油、天然气价格连续下调。勘探与生产业务是中石油的重中之重,也是业绩滑坡的根源。
去年,中石油国内勘探与生产业务实现原油产量8.063亿桶,同比下降2.1[%],也是2009年来首次下降。可销售天然气产量29036亿立方英尺,同比增长0.8[%]。油气当量产量12.904亿桶,同比下降1.0[%],更是自2007年上市以来首次下降。该板块实现经营利润339.61亿元。而2014年,这一数据为1868.97亿元,是2015年的5.5倍。
同样惨痛的还有下游的销售业务。财报显示,去年新投运加油站292座,运营加油站数量达到20714座。尽管销售业务做了加强成本费用控制、提高非油品业务效益等努力,但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不旺等宏观因素影响,销售板块经营亏损5亿元。而上一年,该板块实现经营利润54.21亿元。
中国石油行业步履维艰
在国际油价徘徊在40美元上下,国内生产成本却远高于40美元的时代,世界石油市场整体供强需弱将致使2016年国际油价总体维持低迷,国内石油行业的日子将依然难过。
今年以来,中石油以及中国石油上游行业,纷纷在低油价持续的时代不断挣扎。辽河油田、延长油田、胜利油田等纷纷关停了效益不好的油田油井,降薪裁员的消息层出不穷。今年前两个月,大庆油田就亏损超过50亿元。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16中国油气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报告蓝皮书》显示,2015年,全球GDP增长3.3[%],世界石油消费相对上年小幅增长,达到9440万桶/日。石油供应却较上年大幅增长,达到9610万桶/日,呈现供强需弱局面。
新的一年,全球经济复苏形势仍不明朗,尤其是中国、巴西和俄罗斯等主要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将制约全球石油需求增长。欧佩克成员国石油供应稳定和美国页岩气革命持续繁荣,将进一步导致原油供应过剩,致使2016年国际油价总体维持低迷。
在国际油价持续低迷的大环境下,中石油及中国石油上游行业今年的日子恐步履维艰。
近期WTI原油反弹主要是受到尼日利亚和伊拉克原油供应减少以及主要产油国冻产协议的利好因素的影响,但今日API原油库存录得高于预期3倍的数额,表明短期内原油供应仍属于过剩,重新引发市场对原油供应过剩的担忧。
现货原油沥青技术分析——
昨日日线上现货沥青收取一根实体部分较大的大阴线,上方3000关口多次试探未能得以突破,沥青还是败下阵来,主图上boll开口持平运行,目前处于MA5-10下方整理,短线关注上方2530的阻力,MA5勾头向下,有交死叉趋势,MACD高位死叉拐头向下,红能量能消退,日线空头占优。
近期沥青在多次冲击4000关口未站稳后,已形成顶部下跌格局。目前沥青以跌破3950强力支撑位,近期请重点关注10均线3790一线,跌破继续追空,有望达到3700下方。今日操作思路,反弹做空。
沥青操作建议:
1、3790附近做一波短多,止损3760,目标3850附近
2、3860-3870做空,止损3920,目标3800-3730
3、注意点位换算,控制风险
现货铜——
上受美指攀升以及油价下滑的影响,铜价隔日收出大阴结尾,日线图上,铜价接连破位2段支撑,打破维持了两周的震荡区间,走势上偏弱势运行,日内仍有回调区间需要走出,可关注上行通道下轨附近支撑力度,同时在短期楔形区间破位后,铜价有望测试下轨反压位置,不过以当前下行力度来看,日内或许很难反弹到该反压位附近,日内操作上,建议可反弹沽空为主;
现货铜日内建议:(浙东铜点位)
1、反弹至32490附近空单入场,止损250个点,目标32000-31800
2、31700附近多单入场,止损250个点,目标32200;
每天有上百的人在网络上找到我,问我现在行情应该做多还是空,我都会结合当时的行情给你一个最适合的方向,但是这样的单子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这只是你觉得可以的做单时机。没有人可以百分百正确的分析接下来行情的走势,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是在趋势看涨时在尽量低的位置进场多单,在趋势看跌时在尽量高的位置进场空单,这样就算方向反向也能及时做出调整,在行情看对的时候能获取最大利润,在行情看错时能使亏损降到最低。后期加上心态,操作,技术上的学习。目前国内原油、铜投资市场火热,关注本人微信号:zwy4535扣扣2953160472现货原油,铜投资资讯,技术分析及交易策略(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