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美國公佈的7月貿赤為684.4億美元,較6月份上升5%,在聯儲局連續兩次維持利率不變的情況下,美元竟然走出了上升通道的行情。9月19日鮑爾森訪華之際,也並沒有在人民幣升值問題上給中國施加太大的壓力,反而呼籲中國加快完善金融機制,進一步加大開放金融市場的力度。可能鮑爾森認為如此才對美國有利,畢竟中國政府手中有3300億的美國國債,若中國大量拋售必將推高美國的利率,如此一來將對美國疲弱的房地產市場進一步造成衝擊,從而將影響美國的經濟。
中國在加入WTO時承諾,年底將全面開放金融業,因此資本帳的開放問題也愈加臨近。但中國股市不成熟,債市未發展,銀行業風險管理仍不完善,若貿然開放資本帳,則必會對中國經濟造成重大衝擊,也不排除發生金融危機的可能性,因此若能有個“緩衝”才好,而港幣可能便是首選。自1980年10月1日香港實行人口政策,每日允許100內地人來港,加之83年10月港府決定實行“聯繫匯率制”,因此使港幣匯率和利率失去靈活性,由於90年代初美國經濟因軟著陸而減息,港府亦不得不跟隨,以上綜合因素共同造成了80年代開始的香港股市和樓市的急升,直至97年的“八萬五政策”為誘因以及東南亞金融危機的爆發,加之98年國際遊資進一步狙擊“聯繫匯率制”而終止。後來由於遊資的大幅撤退使股市和樓市急跌,逼迫港府不得不入市干預,因此使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形象大受影響,所以“聯繫匯率制”的弊端早已顯現,因此港府改變政策亦是早晚。
自04年6月起美聯儲持續加息,雖然港幣與美元掛鈎,但仍有幾次並沒有相應跟隨,因此使港幣和美元息差拉擴,所以自5月中開始,便有大量銀行資金持續流出“套利”,使港幣匯率持續走低,目前已經接近7.80的大關。由於中國經濟發展的自身需要,以及國際各方面“壓力”的推波助瀾,使得人民幣匯價持續攀升,日前更是突破了7.90的大關。人民幣在升而港幣在貶,港幣和人民幣匯價達一比一已經不遠,因此不排除港幣同人民幣掛鈎的可能性。因香港是個成熟的市場,如果有港幣給人民幣當前衛,加之再有相應的政策出臺,則人民幣可自由兌換實施的時間可能將提前,不但會給國內金融市場有個緩衝的餘地,也將大幅減小遊資劇烈流動對中國經濟造成的衝擊。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本人系香港华富嘉洛.华富财经驻上海代表处投资顾问!做黄金无点差,联系电话;13564199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