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财经网>人物频道>帖子
美国禁止OTC是在为QE3铺路?
美国禁止OTC是在为QE3铺路?
昨日一则报道充斥了国内各财经网的版面——《美国国会将禁止OTC交易》,报道中称,美国外汇交易商嘉盛集团旗下零售交易品牌Forex.com上周五收盘后向客户发出重要通告,称根据美国颁布的Dodd-Frank法案,7月15日之后,美国金融监管机构取消了贵金属柜台交易(OTC)的合法性,这意味着美国人此后场外交易黄金、白银都是违法的。
而这则消息有很多值得玩味的东西,奥巴马早在去年7月便已经签署了这项法案,但却在美国国会内形成分歧,而前不久坊间才刚刚传出了“美联储黄金失踪”的消息,这其中是否有什么联系呢?
首先,先说说此事件对黄金市场可能会出现的影响。众所周知,国际黄金市场上只有伦敦交易市场以及纽约COMEX交易市场拥有对黄金的定价权限,而其他诸如香港黄金交易市场、东京黄金交易市场、苏黎世黄金交易市场等,由于均没有定价权限,因此均称为“影子市场”。黄金市场的交易中心也偏向于伦敦金市场以及COMEX市场,其中COMEX交易市场多为各机构、银行、金矿商在进行交易,而一般投资者都需要通过OTC的形式间接参与其中。
此次美国叫停OTC,意味着金商无需在对一般投资者的仓位进行对冲,将直接影响到COMEX的交易量,同时,芝加哥等期货交易所成交量可能将有所放大,而美国境外市场的成交量也将放大,所以,总体来说,这对金价并不能构成什么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不会再出其他金融手段。
近期欧洲央行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明显增加黄金在外储中的比例,美元的地位受到了挑战,而坊间同时传言IMF总裁卡恩的被捕与其掌握美联储黄金失踪的证据有关,再加上现在美国禁止OTC的事情,不难让我们想到,是否美联储在打一套“组合拳”用来打压金价?
美联储的QE2在本月即将结束,而其对美国经济复苏的帮助却并不如预期那样大,很多人认为,美联储将有可能再次推出QE3,而目前由于美元的疲软,推出QE3无疑会使得美元的地位更加雪上加霜,但如果在推出QE3之前能有效打压金银等避险产品,无疑降低QE3推出后所可能出现的风险。
根据美国地理调查出版的《矿产业调查》报告中显示,2008年美国黄金出口量高达2920吨,而2007年的这个数字则是2150吨,合计5070吨。而美联储公布的黄金储备量有8100吨,美国年矿产金量则约为228吨,这5070吨的黄金相当于美国黄金储备的62%、美国年矿产量的24倍,这个数字无疑是庞大的。比较##思的是,如此高额的出口量抛售到黄金市场上,必然会引起黄金的下跌,但08-10年的金价却是节节新高;同时,美国黄金出口量08年超过07年36%,这也恰恰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这些都说明了有人在看空美元,买入黄金,这其中包括了欧洲各国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当然可能更包括了那些石油出口大国,因为美元石油让这些国家觉得不保险,从而“即时”的兑换成黄金这种“硬通货币”。这样的局面并不是美国所希望看到的,那么这次对黄金市场的连续动作则不难理解了。
由于目前一些国家的黄金储备都存放在了美国的金库中保管,因此国家银行间的黄金交易是异常方便的,美联储“失踪”的黄金可能便在此交易之中。而现在,美联储随时可能会通过各种金融手段来打压黄金市场,从而造成黄金的大幅下挫,外储中黄金储备较多的国家可能会重新考虑买入美元抛售黄金,而这时,美联储可能将会“适时”的推出QE3。
标签阅读:
黄金
聲明:本文為入駐FX168財經網人物頻道的作者發布,不代表FX168財經網的觀點。文中觀點僅供參考,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全部回复
0/140
-
OTC的非法交易意味着,黄金白银市场上的外汇黄金白银对冲交易中高杠杆交易即将结束,银行风险敞口将在COMEX期金市场上寻找对冲,且黄金白银的交易量会下降。
-
为OTC
OTC(场外交易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完全不同,OTC没固定的场所,没有规定的成员资格,没有严格可控的规则制度,没有规定的交易产品和限制,主要是交易对手通过私下协商进行的一对一的交易。
场外交易主要在金融业,特别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十分发达的国家。欧洲的OTC交易,比传统交易所的交易发展更为蓬勃,成为现代的投资新宠儿。
OTC方式与撮合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一是信用基础不同,OTC方式以交易双方的信用为基础,由交易双方自行承担信用风险,需要建立双边授信后才可进行交易,而撮合方式是由交易中心集中承担了市场交易者的信用风险;二是价格形成机制不同,OTC方式由交易双方协商确定价格,而撮合方式通过计算机撮合成交形成交易价格;三是清算安排不同,OTC方式由交易双方自行安排资金清算,而撮合方式由交易中心负责集中清算。
-
◎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大事记
2009年6月17日,奥巴马政府正式公布全面金融监管改革方案,从金融机构监管、金融市场监管、消费者权益保护、危机处理和国际合作等方面构筑安全防线,期望以此恢复对美国金融体系的信心。
2009年12月11日,众议院以223票赞成、202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根据该法案,美国金融监管体系将全面重塑,美联储将成为“超级监管者”,全面加强对大型金融机构的监管。同时,新设消费者金融保护局,赋予其超越目前监管机构的权力。
2010年5月20日,美国参议院以59票赞成,39票反对通过了几经波折的美国金融市场改革议案。这项金融改革议案涉及从新型衍生金融产品到消费者借记卡使用等几乎所有金融领域,或将重塑美国政府对金融体系的应对与监管方式。
2010年6月30日,美国众议院以237票赞成,192票反对的结果批准了金融监管改革法案,但参议院将投票时间推迟到7月中旬。
2010年7月15日,美国参议院以60票赞成,39票反对通过美国数十年以来最彻底的银行及资本市场监管改革议案,为该法案最终成为法律清除了最后障碍。
2010年7月2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金融监管改革法案,令其正式成为法律,并称金融监管改革将为银行家,企业和消费者带来确定性。
-
与此同时,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也不遗余力地对金融监管进行加强。其中德国金融监管局于2010年5月18日宣布实施裸卖空禁令,东京证交所于2010年11月24日宣布与政府共同研究新规以限制新股发行后的卖空行为。巴塞尔III的出台、多国银行税的开征均标志着市场进入过度投机后的阵痛期。
-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 市场对于金融衍生品过度杠杆化的批评日益加剧,多数投资者认为那些金融机构是造成此次经济危机的推波助澜者,甚至是罪魁祸首。去杠杆化、收紧金融衍生品交易规则、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呼声此起彼伏。经济危机逐渐平复的一年后,2010年成为全球金融监管升级、交易规则收紧的行动年。包括美国和欧洲在内的发达国家均采取了显著的措施加强监管,以期避免下一次类似的危机发生。
美国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2010年7月21日签署了金融监管改革法案(亦称为多德-弗兰克法案),令其成为法律。这项自大萧条以来规模最大、严厉程度最高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亦因此正式生效。这项法案标志着金融服务行业的巨变,诸如摩根大通、高盛和美国银行等巨型金融机构面临着从借记卡到衍生品交易等几乎所有业务构成上的变化,以及这些机构投资于对冲基金的能力等。
作为该法案的一部分,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2010年年初发布对公众的征求意见稿,对包括杠杆比例在内的多个交易方面提升监管等级。CFTC的提案设想中一度希望将零售外汇账户的保证金比例降至不超过10:1,但受到经纪商与投资者的一致反对。最终,CFTC在8月底公布的零售外汇市场规则最终版中将该比例设于50:1,并于2010年10月18日正式生效。

本社区仅针对特定人员开放
查看需注册登录并通过风险意识测评
5秒后跳转登录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