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就算油价一直降,以沙特为首的欧佩克石油组织成员国也不亏本,只是赚的少了一些而已。这些国家的原油开采技术已经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且其他配套系统也日臻完善。其石油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所以他们不怕油价下降。其次,沙特坚持不减产,是因为考虑到未来战略,而非眼前利益。若是欧佩克石油组织成员国实行石油减产政策,就会给美国的页岩气其他新能源及可乘之机,从而损害石油在世界能源的支配地位。沙特这一招可谓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但是值了。
如果我们先不考虑其他的因素,沙特不减产不保价的策略,源于内部压力和外部压力。是内部压力,就是OPEC组织的天然经济脆弱性。OPEC实际上就是一个价格卡特尔,而卡特尔的经济学特征必然是卡特尔成员因为偷偷增产享受固定定价带来红利,从而趋向于卡特尔瓦解。这在90年代以前简直就是困扰OPEC的大难题。先后想出来产量配额监督、部长级监管委员会监督、外部独立机构监督等等做法,其实也一直没有杜绝。这在OPEC几乎一统天下时候还能有效,等非OPEC石油越来越多的时候,OPEC成员增产动力已经无法遏制了。所以这次沙特增产不保价,也是一种无奈的必然。外部压力,就是非OPEC石油竞争、新型的页岩油竞争,以及作为石油替代品的新能源竞争。这些在高价油时代已经都非常突出了。很多人把这次石油价格战简单当成是沙特和美国页岩油的竞争,这就有些过于简化了。其实页岩油仅仅是沙特石油面临的对手之一罢了,挑出它来因为有沙特美国这对长期盟友反目这种狗血剧的噱头。其实过于夸张这种矛盾了。举个例子,最近沙特萨勒曼国王出访美国,和奥巴马会谈中几乎就没怎么谈油价的事情,美国国内舆论也几乎没有对此产生太多异议。这也侧面说明,美沙在石油上的所谓“争斗”,很大程度上是新闻的臆想,就算有,也仅仅是浅层的商业层.
事实上对沙特石油产生更大挤压的,是非OPEC的石油,比如俄罗斯石油、苏丹石油等等,这些是冲击OPEC,特别是沙特市场份额的最有力争夺者。其实高成本页岩油、以及更是远景的新能源替代性,不会是引发此次石油战的最主要原因。很简单,新能源对能源使用结构的冲击是相当远之后的事情,一两次石油价格战根本影响不到那么远。而沙特石油在美国进口份额的下降,也是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了。诚然近期页岩油爆发是在2010年之后,但是对沙特来说,最重要的市场是亚洲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沙特长期忽略亚洲市场,导致输往亚洲的石油价格普遍偏高,使得非洲、俄罗斯石油大行其道,而如果不降价争夺份额,沙特将面临既被挤出美国,又猛然失去亚洲的两失局面。这当然不可接受。因此沙特必然要靠降价,增量,来保住甚至扩大亚洲份额。争夺这块增速快而且前景广阔的市场,这里不仅仅是中国,也有传统的日韩,以及更加新兴的石油需求国印度。
至于在降价增量的过程中,能顺带把高价的页岩油打败,何乐而不为呢。这也是为什么沙特总是要先提“保住份额”,再提“让高价油退出市场”,这可不是因为要遮掩所谓与美国的斗争而做的外交辞令,而是沙特真的是要把保份额放在第一位,与其竞争的,也是同样低价油的非OPEC石油,当然也包括其他OPEC“兄弟”。反正大家都不想执行卡特尔,那就大家都猛劲生产好了。而页岩油,属于“顺带被灭活该”的甜头,而不是大力开战的“核心目标”。
那么价格战是否达到目标了呢?暂时达到,但不巩固从沙特上半年的原油销售来看,低价策略有效维护的沙特的原油市场份额。俄罗斯今年提高石油产量,创下苏联解体后的最高纪录。这种出人意料的举动并非克里姆林宫的新策略,而是由于石油产业出现了十余项技术革新。顶着油价下滑以及欧美限制对俄投资和技术出口的压力,俄罗斯油企从几大老产地开采出了更多石油。对大多数分析家而言,俄罗斯保持输油稳定是一个惊喜。
沙特决低油价以搞垮俄罗斯经济,并使俄放弃外交野心,但显然计划落空了,结果不仅导致大批美国页岩企业破产,沙特预算赤字也高达20[%],原油周三低位回升,笔者认为:沙特为了保住市场,不惜一切代价影响国际原油的上下起伏,导致近几天原油形成过山车状态。然而沙特的不惜代价还是影响到美国的很多企业倒闭破产,所以近两天原油必定下跌之势。有对现货原油或者是铜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私下联系本人☆原油/白银技术总监扣-扣:121-9337-459☆原油/白银技术总监薇信:zcw930129-☆白银-原油VIP喊単裙:207-369-77注明【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