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今年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索罗斯高调唱衰中国。他表示,鉴于经济减速、债务负担、资本外逃等因素,中国经济难免硬着陆,中国将加剧全球通缩。索罗斯的言论显然代表一部分做空者的观点,引发了一部分人对中国经济的担忧。但是于今日上午10点的记者会中,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就“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十三五’规划《纲要》”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直接击破了所谓的“索罗斯恐慌”
徐绍史表示,中国的经济,不能再用传统的、以往的视角看。首先应该用经济进入新常态这个视角来看待中国的经济。新常态对中国经济最核心的是三个概括,就是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应该从这三个角度来看待中国的经济。如果从这个角度看,中国2015年的经济的表现是非常亮丽的。
第一,速度变化,就是在经济平稳运行当中实现了速度变化,去年全年经济增长是6.9[%],比2014年还回落了一些,即使6.9[%],它还是在合理区间,因为我们确定的指标是7[%]左右。同时,就业平稳增长,预期目标是1000万,实际是1312万。居民收入也是平稳增长,我们居民收入的增幅快于经济增长达到7.4[%],CPI温和上涨,去年一年也就1.4[%],环境质量还在不断改善。所以我说,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经济平稳增长过程当中,实现了速度的变化。
第二,结构在不断优化。从需求结构来看,消费的贡献已经高于投资,消费贡献率达到66.4[%]。从产业结构来看,三产已经占了半壁江山,达到50.5[%]。从地区结构来看,地区发展朝着平衡、协调、协同的方向发展。从城乡结构来看,进一步优化,2015年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6.1[%]。
第三,动力在转换。大家也看到了,钢铁、水泥、平板玻璃这些上游产业遇到了比较大的困难,但是我们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迅速增长,而且迅速集聚,新的动能在快速成长。所以我说,用新常态的视角来看待中国经济,应该说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都在顺利、快速地推进。
第二个视角,看经济不能只看眼下,也不能只跟过去比。既要看态势,又要看走势,更要看趋势。现在我们整个经济的态势是不错的,因为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而且稳中有好。从走势看,1月份的数据也有一些显示出积极的迹象,CPI在1月份达到了1.8[%],PPI在1月份环比、同比降幅都在收窄,制造业PMI、非制造业PMI都有所回落,但是它跟春节休息这个节假日的因素是相关的。但不管怎么说,非制造业PMI还在景气上方,是52点7。而且从制造业PMI、非制造业PMI分项指数看,也有不少积极的变化。另外,1-2月份的全社会发电量也是增长的,所以经济走势也有它积极的一面。
更重要的,还要看整个趋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过“四个没有变”,就是经济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这就是我们经济的长期趋势。
从态势、走势、趋势上看,应该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所以对中国经济应该客观地、全面地、发展地做出判断,这样就可以稳定社会预期,坚定市场信心。当然,讲到2016年,确实面临着比较大的风险和挑战,但是我想,2016年还是要坚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做好各方面的工作。2016年总的来说三句话,信心坚定不移,挑战不容低估,政策储备充裕。
中国经济“有好牌”
虽然当前经济确实面临着一些挑战,但是全面辩证地看,许多“好牌”也蕴藏其中。
一是消费。从2015年数据看,消费对拉动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明显放大,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已达到60[%]以上。
二是服务业。继2013年首次超过工业后,我国服务业连年快速发展,消费升级、技术进步、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调整所带动的大量需求,还将继续推动服务业在“快车道”上疾驰。
三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近几年,一大批创业创新者紧跟数字技术潮流,创造的新型产品和服务不仅颠覆了传统制造和消费模式,也改造着产业布局和投融资方式,活力释放、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正在形成。
四是“互联网+”。中国接入互联网20多年,网络通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网络用户超过6亿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网络企业涌现,人才和实力不容小觑。“互联网+”与各行业实现深度融合,不仅是一个重大经济战略,也是涵盖经济、文化、环境、民生、政务等方方面面的鸿篇巨制。
五是新型城镇化。未来一个时期我们要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必将持续引导有效供给、释放巨大内需,这是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源泉。
中国经济更能打好牌
首先是有“打好牌”的充足底气。多年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量大质优的要素资源,完整产业体系和强大配套能力,居民储蓄率高,外汇储备充裕,劳动力丰富且素质不断提升,这些在世界范围看都非常难得。
其次是有“打好牌”的正确思路。一方面,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一些“旧牌”正在出清,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加快进行,一系列配套政策相继出台以减轻转型阵痛;另一方面,新的发展理念正在落地生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理念,符合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和特定阶段,揭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征、新趋势,有利于在未来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回顾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发展每一阶段都伴随相应的困难问题,但都在各种质疑声中闯关夺隘、一路前行,充分显示了中国应对复杂局面的独特制度优势和抵御风险能力。我们有13亿多人民的勤劳智慧,有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有经济发展较强的内在支撑、弹性空间,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一定能够克服困难、闯过关口,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更多经济咨询、投资策略可关注分析师微信krada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