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遭油价“屠杀”,繁荣背后掩藏的是多少人的辛酸
上周,持续下行的国际原油价格没有回暖的迹象,欧佩克“不减产”决定的继续坚持,令低迷多日的国际油价再度震荡探底。如此跌势之下,有美国媒体甚至发文宣称,展望未来,国际原油价格跌至25美元或许也不再是天方夜谭。
过去18个月全球油价的暴跌,是对于全球原油供求双方各自财富的大规模重新分配,对于石油出口国而言,油价下跌显然意味着损失,然而对于石油进口国而言,油价下跌带来的影响极其复杂。
对于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来说,低油价发生的不是时候,一些地区高失业率以及政治不明朗,抑制了消费者的欲望。加上低油价强化了这些地区的低通胀,消费者们选择捂紧钱袋子,观望等待。 对于原油生产商来说,从沙特到美国,世界最大能源生产国受到油价下跌影响,石油生产商出口减少,地缘局势,更低价格可能会产生深远影响。 美国既是生产大国,也是原油最大消费国。国内供应基本满足需求50[%],另外50[%]是进口的,美国页岩技术快速发展,过去几年来,与页岩技术相关的行业承压。 页岩钻井技术让相关企业无利可图,页岩油井数量快速增。大部分页岩油井是盈利的,当油价高于每桶60美元时,基本上实现盈利。也有一些公司贷款太多,虽然计划扩大生产,但油价仍然很低。
在油价下跌和西方制裁的背景下,俄罗斯经济运行风险增加,而这也是多家国际金融机构下调俄罗斯经济增长预期的主要原因。也有包括俄罗斯专家在内的一些观察人士认为,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推动油价下跌意在拖垮俄罗斯经济,引发俄政治社会动荡。为应对油价下跌,俄罗斯采取的重要手段是使卢布贬值。今年,俄罗斯卢布贬值幅度基本与油价下降幅度持平。 由于国际石油交易采用美元结算,因而保证了俄罗斯出口石油所得的卢布收益基本不变。不过,卢布大幅贬值也可能导致俄国内通胀加剧和大量资本外逃。 相关资料显示,伊朗财政收入的50[%]来源于石油出口。就算在西方国家解除其制裁的情况下,伊朗的油价也需要维持在100美元以上才能支持其政府预算。很显然,与财大气粗的沙特不同,伊朗承受低油价带来冲击的能力要弱得多。
全球原油市场在重新洗牌,头号目标是俄罗斯。这次油价暴跌后又能维持什么样的价格平台?这个留给2015年的悬念,或将决定俄罗斯等国的命运,也关系美国未来的霸权利益。
对全球能源新科状元美国而言,除了夺取全球第一能源大国的头衔和位置外,更要主动主导能源美元在全球的新地位、新疆场、新战略。事实上,页岩气(价格只及俄罗斯天然气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页岩油已打开了世界能源的“潘多拉宝盒”。如美国石油、天然气再扩大三分之一以上产量,即日产原油约2000万桶左右,就能彻底将俄罗斯油气挤出欧洲市场。来自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们的美国决策方案称:只要美国将油、气综合“价格平衡”,足以将全球油价市场化控制在每桶50美元上下,这将致俄罗斯、委内瑞拉等依赖石油、天然气能源的国家遭遇灭顶之灾。
对俄罗斯来说,能源既能兴国,也能败国,是一个世纪以来也始终未能摆脱的历史“魔咒”。普京总统认为,国际油价下跌的背后是一系列国家政策,石油价格不是以市场为基准,而是掺杂了很多国家的政治因素。不过普京表示,由于主要石油出口国都是按照每桶80至95美元的油价制定预算的,所以油价下跌也会让制造阴谋的人也受到损失。但据一些经济学家的研判,全球石油产量已过剩四分之三或五分之四。去年6月开始的油价下跌,最关键的因素在于美国页岩油气革命下发生裂变以及产量严重过剩。如果说沙特、俄罗斯联手打压美国,美国是完全可以承受全球石油市场此重新洗牌、构建市场竞争新规则的。那么,国际油价依然还将下跌——只要全球石油市场没有重新洗牌,那么石油生产国为石油而战就会继续下去。
整体来看,由于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这三大产油国1月份原油日产量都创历史新高或接近历史新高,即使所有产油国都将原油日产量固定在1月份水平,全球原油日产量仍然过剩300万桶,石油产量冻结协议难以改变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
此外,美国原油库存创80年来新高,还面临炼厂检修的问题,整体库存仍有压力。需求端,美国和中国经济数据偏弱,日本再度负增长,欧元区也没有亮点,2016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将下滑。
根据国际能源署预测,2016年全球石油需求日均9558万桶,而当前原油日产量9653万桶。原油持续反弹缺少实质性的利多支撑,预计后市仍将下跌。
油从四小时走势图来看,虽然短期均线走平聚拢但均线系统总体呈空头排列并且K线价格在270日均线下方运行,KDJ指标向上发散,WVAD指标走平,总体来看K线价格受270日均线强力压制但短期下跌动能不足,预计后期价格将小幅上涨再拐头向下运行。
微信:yljz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