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之后,各国债务问题开始突出,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成为金融市场中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不过大多数报道和资讯多是针对一些可能对金融市场造成重大影响的短期消息,缺少对各国债务问题产生、发展变化和解决的宏观审视。为了长期投资者的方向性判断和短期投资者的大势把握,在此献上本人的观点,希望对您重新审视各国债务问题能有帮助。
其实各国发行债务的初衷都是集中财政力量来完成刺激经济、公共建设、福利保障等政府职能。不过到了今天,发行债务的主要用途慢慢转变为还息、加速经济发展和服务于危机后的经济复苏。现在世界各国面临着一个基本事实,全球经济体系中,各个经济体基本都在大力用信用机制来不断透支将来的财富,以发展今天的经济,来保证在世界发展竞赛中处于有利地位。这一模式需要的条件就是要保证未来的产出,以使得今天信用担保的未来资产得到落实,如果整体经济出现问题,未来产出缩水,就会使得今天的信用破产,也就是会使得金融产业和资金链断裂,发生金融危机或者是债务无法偿还。出现从个人产出锐减、到整个金融业再到整个经济体系的崩溃等一系列不良反应。
美国、欧洲等发达经济体就是靠这种信用金融体系来完成经济发展上的飞跃的。具体形式表现为消费者通过透支将来的财富,以债务的形式将未来收入抵押给金融机构,然后用于今天的购买。这种方式既增加了在现在时点上的消费量,又能够使得获得将来财富的消费品制造部门得到充足的资金,不断的投入到制造中去。
当在这些链条中出现问题是,就会使得过量的资金在某一环节处于闲置状态,正常的资本中介作用被中断,政府就要通过财政支出和宽松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发展,重新推动这一货币循环过程,所以就会大量发债来完成这一政府职能。当08年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候就是这种情况。金融危机到来,使得其中的部分链条断裂。集中表现为失业率增高、消费迅速下降、银行资金不足、企业获得贷款锐减等,发展难以为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由政府发挥政府职能来使得这一链条重新发挥作用,让经济重新回到原有健康发展轨道。不过这是涉及到了经济学内基本常识:交易中保持等价交换,等价中的价为价格,而价格取决于供需,需求又受到人的心理影响。当经济发展出现问题时,消费者消费量减少,使得价格普遍下跌,公司销售出现问题,致使倒闭。政府为了刺激经济,于是决定以政府信用为担保来发行国债来筹集资金去投资、建设等,用于创造就业岗位,使得人们获得资金,重新去消费;给银行注入资金,重新让公司得到贷款和后续利润维持运转。这时候就发现政府有一部分无端生出的财富,需要经济运作良好获得税收等方式来偿还债务(税收增长幅度和GDP增长幅度)。在历史中这种循环不断重复的时候,政府债务就会积压的越来越多,于是偿还债务的信用本质就在于国家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以使得政府的收入增加,经济总量增长,以此维持国债购买者信心。
几次大的金融危机,使得这种政府职能显得越来越重要,政府债务也越积越多。美国已经发行了14.3万亿美元的国债,到了规定的上限,还没有解决经济复苏问题,就只能再发债了。欧元区国家由于是由多个规模不够经济体构成,投资者对于这些小经济体的债务偿还能力比美国早产生了质疑,所以欧洲比美国提前发生了债务问题。而且欧元这个地区的特殊性也使得问题被激化。现在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最近一段时间也受到地方债务问题困扰,而且房地产泡沫和银行体系信用的问题也一再被提及,解决手段还没能找到。下面我们主要对美国、欧元区和中国的债务问题形成、可能发展方式和解决方案进行分析。
美国的债务问题总体上是来源于其的赤字政策。长久以来美国一直保持财政赤字状态,仅在克林顿时期有一段财政盈余时期,不过很被布什的单边主义和军事行动消耗掉。为了维护美国的强势政治地位和强大的军事实力,赤字财政也是无奈之举。不过债务的增长并不构成对美国的信用威胁,重要原因就是美国经济运行良好,基本保持稳定增长,债务总额占GDP总量基本保持稳定。而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都陷入泥潭,各国政府为了复苏经济,不得不大举借债来为金融系统注入流动性和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增加就业加强消费者信心。美国也采用了同样的手段,导致赤字和债务都在08、09年大幅上涨,尤其是09年,达到了历史高位1.2万亿赤字,占GDP的8.3%,2011年,预算赤字总额在1.5万亿美元,占GDP比例在9%左右。而其债务额在5月份已经达到国会上限14.3万亿美元,占GDP比重也出现新高,总体维持在可控水平。见下图。(下图来自CBO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显示曲线为公众持有的联邦债务总额占GDP比重)
现在美国控制债务和赤字的最根本手段应该是刺激经济复苏,以经济增长来增加财政收入维持预算平衡,控制债务总额水平保证美国主权信用。 此时面对的最重头问题就出来了,那就是到底如何刺激经济增长和到底经济还能不能保持危机前水平增长。在本月上旬,美联储主席和美国财政部长都承认美国的复苏不利,量化宽松政策的刺激效果不佳。经济增长达到预期水平,失业率也令人失望。其实这种后果主要是因为美国的过于利己主义政治思维造成的。在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的金融体系救助手段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已经使得美国经济得到较为稳定的复苏,虽说整体的财政设计并不完美,不过其刺激效果再次证明,短期内修复经济,促进就业、消费链条良性循环的最好方式就是实行财政政策。在2009年和2010年初,美国实施了1.7万亿美元的债务购买计划,这种情况下市场的流动性已经很充足了,经济也得到了较好的恢复。美国需要的是进一步实施财政政策巩固前期经济复苏成果,不过美国继续实施财政政策会导致美元升值利于别国出口,资金涌入美国等情形,美国为了输出通胀压低美元价格,扩大出口,冒着通胀抬头、实体经济增长中断的风险实施了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向市场内投入了6000亿美元,使得美元大幅贬值,美元债务持有国受到重大损失,国际间大宗商品价格暴涨,而且国内的经济增长也难以为继,CPI不断创出新高。
所以据此推断,美国不会继续实施量化宽松政策,而是会转向继续实施财政政策。而且在美国债务上限提高之前,美国有可能就财政政策做出出初步计划和实施额度,从而直接把财政政策额度与债务上限调整额度对接。也就是说在将来一段时间内,美国财政刺激政策和国债上限上调额度方案将会相继出台,对美元上涨又一波推动作用。
不过到底美国经济还能不能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其低俗增长会不会成为常态?
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前,世界基本保持在一个较为基础的农业生产为主,辅以手工业的经济格局,保持在自然经济的范畴之内。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后,世界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总体的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商品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导致商品经济的出现。世界至今为止不断出现一些工业产业能够促进人类经济保持高速发展,从基本的商品生产,房屋建造,自然改造,到城市出现,规模的汽车、轮船、飞机、重机生产,互联网诞生,以及货币由贵金属到纸币再到信用的转换,都是使得世界不断加速发展的引擎。二战以来快速发展的经济体都会在某一方面非常有优势,从而带动其经济高速发展。例如日本的汽车生产、动漫行业、精密仪器,中国台湾、韩国的电子产业,印度的金融贸易服务、软件产业,中国大陆的整体制造业、房地产业等。而美国、欧洲等发达经济体则面临着一个城市化、制造业水平高,商品经济、金融体系高度成熟的窘境,这种情况下很难找到新的能够支持经济高速发展的增长点。所以将来美国财政政策如果能够冒险投入到一个能为其将来持续发展提供动力的高新行业,其经济可能长期获得较高增长;如果不能够找到这样一个增长点,其经济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内面临着保持较低速增长的状态,未来保证其债务和赤字水平,美国不得不削减高额的军费及其他开始,导致美国国际地位慢慢衰退。现在的最重要关注点,就是美国下一步的财政刺激方案具体如何设计。不过就像奥巴马的就职演讲所说,美国的繁荣不是因为它的巨大的财富和强大的军事力量,而是美国的民主、独立,美国人民对于希望、美好永不屈服的追求。
最终结论,美国债务短期内还保持在可控状态,美国主权债务存在违约的可能性很小;长期来看,其债务与赤字问题都取决于美国经济复苏的速度,这也决定了投资者对美国经济未来的信心。
欧元的整体发展与美国基本相同,我们主要来介绍一下其不同点,以及为什么欧洲的债务问题被推倒风口浪尖。
当欧洲各国都有自己货币的时候,不断的外汇兑换等问题使得各国间经济交往不断付出成本,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经济发展的外省成本增加。为了减少这种外省成本,提高各国间的经济贸易交流,欧元之父发明了欧元。是个世界性的创举。不过矛盾也随之而生。货币的基础是政府的执政能力,只有政府的存在和发行货币方的稳定,才能使得人们相信货币的购买力。也就是说,欧元区国家用他们共同的政府权力来保证同一种货币的存在。根据我们上述理论,各国在08金融危机之后开始大#发债,来恢复本国经济。由于其货币价值不像其他经济体是建立在本国自身独立的财政和政治体系上的,所以各国各尽所能来发行债务,来恢复本国经济,考虑欧元的价值和本国的偿还能力等因素不够充分。同时,欧元区的存在,使得所有国家失去了独立的货币政策,使得政府对经济的把控能力减弱,财政政策一条腿走路使得经济复苏的能力再次减弱,政府的偿还能力也不足。经济复苏不利情况下,于是当债务到期时,政府不能得到税收来还债,再发债务时由于国家信用不足或者投资者看清这一周期使得没有人愿意购买。希腊就是这个周期中首当其冲,而且从本周来看,本来是政府工具的货币,现在已经开始通过债务途径威胁到政府,从希腊国内罢工运动高潮和希腊政府不得不与反对党展开谈判,建立联合政府以获得更多援助。货币危机政治也许会成为新的危机发展方式。欧元区货币也打破一个历史性的关系,那就是货币与政府的关系。政府发行货币,有某种政治体制来保证这种货币的价值,货币价值维持靠的是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在这个政府执政下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而欧元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关系。欧元有多个成员国共同使用,多个政府共同危机价值提供购买力、流动性担保。共同担保使得这种货币相比单一货币具有更强的信用和购买力保证,然而其中经济实力较为脆弱的成员国则在对货币的责任上变得越来越少,最终个够政府的政治利益区分导致其对货币的态度也截然不同,也是欧洲在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发展差距变大、债务承受能力不断接受考验的重要原因。这些问题得到很好的长久性制度化解决之前,欧元区国家的债务危机很难根除。
最终结论,欧元区的矛盾早金融危机之后集中爆发,其中包含的政治分歧、货币认同矛盾和对货币政策的要求不一等问题难以在短期内解决,长期来看欧元区经济也难以得到有效复苏,其成员国债务危机会长期困扰欧元区,知道出现整体的制度化改革或是欧元区成员国分化甚至欧元彻底消失。
中国的债务问题发生的很突然,因为中国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经济高速发展,外汇储备不断提高,一直保持在较为稳定的发展趋势中。从历史范围来看,中国还没有遇到过类似的矛盾。我的观点和主流观点基本一致,中国经济现在进入到了一个转型时期,地方债务问题其实是个时间点上的巧合。在07年的时候,中国流动性过剩,不断进行货币紧缩,房地产业发展到了较高的位置,正是需要将资产和投资导向推向高科技、新能源等较为集约的长久的发展板块之时,金融危机来到了。这种情况所迫,为了快速修复经济,不得不再次在老路上进行大力投资,中央政府大力投资进行“铁公基”建设,地方政府也跟着搞融资平台继续走同样道路,这也把已经再高点上的房地产业再提推向新高。而大家所谈的地方债务就是在这个时期为了推动经济留下来的,根据央行报告计算,总额共计约14万亿人民币。
其实地方政府债务总额并不是很大,还不到GDP的一半,相对发达国家债务水平还不算太高,只不过对于中国本身来说是达到了历史水平。解决债务问题对于较为强势的政府来说,并不是很困难的问题,由债务问题引出的经济转型问题是非常严峻的。政府将巨额资##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当中,将来是否有足够资金去引导经济转型;而且当资金进入到新兴产业当中,楼市中资金可能减少,楼价下跌可能给银行带来风险。这一系列问题考验着中国的经济转型。
最终结论,短期内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不会对中国经济造成重大影响,不过通过其带来的房价过高、经济转型力量不足等问题可能会中国经济长期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中国现在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使得中国的经济遇阻会对全世界造成冲击。
RocoForex
2011.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