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沙特、俄罗斯、卡塔尔和委内瑞拉这四大产油巨头签订了冻结石油产量的协议,决定将开采量维持在今年1月的水平,但这和减产有着天壤之别。那么为何沙特拒不减产呢?
从历史上看,以沙特为首的OPEC一直在国际原油市场扮演者着关键角色,他们致力于平衡全球原油供应。以往,OPEC采用产量配额措施来限制总产出和成员国原油供应配比,以此限制原油总产量,防止由于供应太多造成油价崩跌而令成员国蒙受损失。
这种策略维持了很多年,直到近些年美国页岩油横空杀出,俄罗斯也开始抢占市场份额,OPEC石油市场老大的地位受到了极大威胁。今年,随着国际制裁解除,伊朗也加入了这场石油战当中。以往保持了很多年的国际原油市场格局就此被打破,明显的变化发生了。
2014年底,原油供应开始显现出新趋势:OPEC实际上不再以限制产量来试图以一己之力平衡市场。油价因此从当年年中开始一路暴跌,甚至刷新十三年新低。对于沙特来说,这不仅是个反常的举动,而且是个深思熟虑的行动。
按照各大分析师的总结,这是OPEC原油市场策略一个历史性的转变:这个组织开始试图捍卫自己的市场份额,而不是稳定价格。简而言之,OPEC希望借助自己的低成本优势将高成本竞争对手从市场上挤出去,以此减少供应继而平衡市场并提振价格。
然而,OPEC的这种策略在实施了一年半之后,有三个问题清晰浮现了出来:
1、OPEC低估了美国原油产出的弹性
美国页岩油生产商通过削减预算、将精力集中在储量最丰富、成本最低的油井,并提升生产效率来压低成本,并使得盈亏成本线大幅降低,从而使生产变得富有弹性。结果就是,尽管国际油价过去一年暴跌了70[%]以上,但同期经合组织(OECD)原油产量几无改变,仍为每天2600万-2700万桶。
2、OPEC的新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仅仅只是沙特的政策
作为OPEC最主要的产油国和最有影响力的成员国,沙特上一次大幅减产以试图出清大量过剩产能还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不过当时,油价并未能迅速复苏,沙特反而同时丧失了一部分市场份额和石油收入。通过汲取以往的经验教训,沙特深知,在自己减产的时候,其他产量和市场份额更小、成本更高的OPEC成员国将变成不可靠的“盟友”,他们会说配合减产,但实际上并没有任何限制产量的措施。这一次,随着沙特和俄罗斯在激烈竞争亚洲特别是中国市场,如果沙特减产,就意味着将市场拱手让给竞争对手,沙特遭受的损失将更多。
3、沙特、石油分析师和经济学家们大大低估了汇率和货币在预测盈亏平衡点方面的重要性
贯穿2015年的对潜在低油价情景的预期基本上都是基于成本线,像俄罗斯和沙特这种以石油收入作为财政预算很大组成部分的产油国,通常参考盈亏成本线来设定“预算平衡油价”,以此测算财政收支平衡的代价。虽然沙特和俄罗斯的确用石油收入作为财政预算基金的重要来源,但从OPEC到IMF,经济学家和分析人士们都低估了一点:这两个国家存在巨大差异。
当2014年晚些时候美联储结束量化宽松计划准备加息之时,当时市场预计美元将在加息后升值,俄罗斯央行干脆宣布终结卢布挂钩美元的汇率机制。这就意味着,开始自由浮动的卢布将由市场来决定汇率水平而不是央行施加干预。伴随着油价暴跌,卢布对美元汇率也在大幅贬值。但是,由于国际油价是以美元计价,因此,尽管以美元计价的油价暴跌,但成本以卢布计价、而销售收入以美元计价的俄罗斯石油收入基本没有变化。
但沙特就不同了,沙特里亚尔至今仍盯住美元,其结果就是,美元升值和油价暴跌令该国石油收入锐减,迫使沙特去年消耗了1000亿美元左右的外储。
更糟糕的是,俄罗斯在亚洲和欧洲市场不断蚕食沙特的市场份额,特别是在中国。去年,中国从沙特进口的原油规模仅仅增长了2.1[%],至日均4608万吨,而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数量则增长了28[%],至日均3762万桶。
如今,沙特已经没有太多能力来控制市场总体供应水平,因为即使沙特减产,诸如伊朗和伊拉克这种渴求美元收入的产油国也会试图尽力填补沙特留下的供应缺口。鉴于俄罗斯产量已经攀升至苏联解体以来最高水平,因此,上述四国签署的石油产量冻结协议仅仅是个象征性的姿态而已。
长期来看,留给沙特的选项似乎只有两个:继续当前的路径,继续给高成本竞争对手施压以试图将他们挤出市场;或者,放弃里亚尔挂钩美元的汇率机制,像俄罗斯一样允许货币汇率自由浮动。
沙特有超过6000亿美元外汇储备,他们在亚洲市场最大的对手是俄罗斯,而不是美国,从策略性角度考虑,上述两种选择都比在当前减产更合适。
如果您对投资有兴趣却感到无从下手或者已经在接触却并不理想,可以添加雄霸总监微信号:xbj028(长按可以直接复制添加好友),获取最新新华铜,原油股票投资资讯,免费订阅,精彩内容,陪你度过投资生活每一天。实战指导免费喊单群697266验证:雄霸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