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下跌,2015年,全球经济历经重重挑战仍保持了温和增长势头,但主要经济体的增长差异性更趋突出,中国和美国依然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性加剧。
展望2016年,全球经济有望延续缓慢回升势头,但复苏之路依旧艰难曲折,美联储步入加息周期、日本经济大起大落、中国金融改革等因素,将加大全球经济金融运行的不确定性。国际金融市场或将延续“强美元、低油价”的主旋律。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增长及宏观政策对全球的溢出效应进一步加大。
1、美国进入加息周期,稳健增长有望延续
2015年,美国经济稳健增长并再度领跑发达经济体。上半年受年初极寒天气和西海岸港口罢工等短期因素影响,呈先抑后扬走势。下半年则在多方因素的平衡下回归温和平稳,积极因素表现在实际有效收入增长加快,私人消费稳健增长和房地产市场持续复苏;消极因素集中反映在海外市场需求疲弱和美元升值导致的出口乏力,以及加息临近和盈利下滑引致的企业投资意愿下降。
美国就业市场持续改善,失业率已降至5.0[%]的近八年低点。在强美元和低油价的共同影响下,通胀仍处于低位,至11月的CPI、核心CPI分别同比增长0.5[%]和2.0[%]。预计美国2015年经济增长2.5[%]。在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产出缺口不断收窄,失业率已达政策目标的背景下,美联储2015年12月宣布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为10年来首次加息。预计美联储将于2016年加息2-4次,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是影响美联储加息节奏的重要因素。
2016年,美国经济将在“两优两弱”格局下继续保持温和增长,但难有大的惊喜。
所谓“两优”,一是消费“优”。薪资持续增长将为消费主引擎奠定基础,同时储蓄率依然保持稳定,这预示着私人消费仍将稳健增长。二是政府支出“优”。得益于经济扩张带来的税收收入增长,2014年末美国赤字率已降至2.8[%],政府消费与投资有望结束连续4年的拖累角色,未来两年政府支出将转向带动经济增长。
所谓“两弱”:一是外需弱。美国步入加息周期和避险情绪将促使美元仍保持相对强势,而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又导致外需疲弱,二者将共同抑制美国出口增长。二是投资弱。2015年以来美国企业利润同比增速逐季下滑,三季度甚至下跌5[%],与之对应,市场景气度也出现回落,制造业PMI指数已连续2月处于荣枯线以下,加息引致融资成本上升和美国大选年政策不确定性增大将对企业投资构成抑制。
此外,在经历2015年的量价齐升及融资成本抬升后,预计2016年房地产市场的投资需求和自主需求都将有所回落,房地产市场复苏步伐将趋放缓。预计美国2016年经济增速为2.6[%]
2、中国金融改革须坚持独特新兴大国路径
中国金融市场近期遭遇的动荡,是中国迈向全球金融强国过程中所需经历的阶段性风险表达,反映出中国在应对深层次金融改革与扩大金融开放方面相关储备能力的不足。金融作为基于定价与交易规则的财富分配切割器,尽管是中国追求国家能力的重要目标指向,但在制定和执行金融改革路线图时,必须审慎构建基于国情和外部约束条件的独特新兴大国开放模型,稳扎稳打,切不可削足适履。任何时候,都应将金融风险防范置于首要地位。
中国发展现代金融尽管有着巨大的国内市场条件,人民币若能稳步国际化,也会相应提供中国参与全球顶层金融分工的重要杠杆,而这些年来在我国在金融市场体系发育以及金融开放方面确实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和经验,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约束条件是:我国迄今为止所推进行的金融开放都是在以美元为中心的金融框架下展开的,哪怕是刚开业运营的亚投行在放贷方面也以美元结算。一旦中国的行为有“去美元化”倾向,肯定会招致代表现有美元利益的国际金融资本及其代言人的打压。索罗斯及其量子基金或许只是遮人耳目的棋子之一,其在国际金融资本权力圈子中并没有多少实质性地位,隐藏在其后的,很可能包括那些与我国保持良好沟通关系并经常能给中国提供决策建议的金融大佬以及诸多超级金融资本,他们才是最值得我们学习同时也最值得警惕的高手。偏偏中国自1994年以来的金融改革与开放的相关模型设计相当大程度上借鉴了美国和其他发达经济体的经验,不少方面则是生搬硬套,使得由此给出的金融开放路线图在实践过程出现了诸多水土不服,并放大了金融风险。
现在看来,在我国极为复杂且发展水平仍然较低的金融体系里,要参照美国的做法确定金融开放与发展的一般路径,不仅需要克服的约束条件太多,而且很容易将中国的金融软肋暴露出来,甚至存在重蹈日本覆辙的危险。一旦中国实体经济出现处于下行周期,只要国际资本发出撤离中国的信号,只要国内市场信心出现动摇,欠缺华尔街金融熟手的中国,就有可能进退失据。
所以,中国金融改革必须坚持独特的新兴大国的路径,切不可削足适履。正如邓小平同志当年所说的,中国经济改革要摸着石头过河一样,在没有先行可参照的经验体系的约束下,我们在扩大金融开放,做强金融业的过程中,不妨稳扎稳打,局部领域局部地区先行先试,再有序推广。而金融再神秘再高端,离开实体经济以及投资与贸易价值链的支持,也是空中楼阁。
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免疫力仍然较弱的中国经济,必须将金融风险防范置于首要地位。
3、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的影响
随着新兴市场货币的贬值以及美国经济增长强劲,2016年下半年新兴市场国家出口增长可能出现一定回升,或将拉动经济增长出现企稳。预计2016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速或将小幅回升至4.3[%],大型新兴经济体中印度有望实现7.5[%]的高速增长,而巴西、俄罗斯或将继续陷入衰退。
对中国而言,美国步入加息周期同时存在积极和负面两方面影响。积极方面,美联储启动加息是对美国经济稳健增长趋势的政策确认,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货物出口市场,美国经济稳健增长将增加其对全球市场需求,对于稳定我国出口具有重要意义。
但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冲击也不容忽视。随着金融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当前中国与国际市场的融合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的,美联储加息对中国产生的外溢效应亦将是前所未有的。
总体来看,中国经济仍将保持中高速增长,充足的外汇储备、平衡的国际收支、有限开放的资本账户以及足够的内部流动性对冲手段使我国具有坚实的应对外部冲击的防火墙,但以下风险仍需高度防范。
首先,中美两大经济体货币政策背离存在矛盾,令我国宏观调控政策难度加大。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将抑制我国货币政策的作用发挥,不仅降息空间受到抑制,而且为补充市场流动性而采取的措施亦可能压缩中美利差,导致跨境资本流动更趋频繁,降低货币政策有效性。
其次,中国加快金融改革开放恰与美国加息周期相叠,我国金融部门将可能迎接多年来少有的外部冲击。人民币对美元面临阶段性贬值压力将加大资本外流压力,同时中国经济的杠杆率自危机以来快速上升,私人企业部门将面临较大的外债偿还压力。
第三,人民币国际化将迎接强势美元周期的不利外部环境。人民币对美元存在阶段性贬值压力,导致国内投资者换汇意愿增强,同时,为应对美国加息的潜在冲击,部分外债偿还压力较大的新兴经济体很可能调整外汇储备构成,增持美元资产,减持人民币资产,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国际化速度恐有所放缓。
第四,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面临风险加大。亚洲和拉丁美洲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最集中的地区,占比超过80[%],而这些地区也是债务危机高发地区,存在较大货币贬值压力,这将给中国企业的海外资产安全带来严峻挑战。
4、日本经济多困境,未来前景不乐观
2015年日本经济高开低走。前三季度实际GDP增速分别为4.4[%]、-0.5[%]和1[%],预计全年GDP增长1[%]。一系列数据显示当前日本经济问题重重:一是消费低迷不振,家庭开支和零售数据多月出现负增长。二是出口增速全年高开低走,四季度以来负增长幅度逐渐扩大。三是工业生产增长乏力,机械订单、工业生产指数等数据均难以令人满意。此外,国际油价弱势震荡给日本通胀上行带来阻力,全年CPI直线下降,特别是下半年以来一直维持在0.3[%]以下的低水平。
2016年,日本经济复苏趋势有所强化的同时也面临一系列不利因素:首先,安倍经济学后劲乏力,特别是“新三支箭”支援育儿、完善社会保障等改革措施不可能短时间内立竿见影。其次,公共债务高企的问题愈加积重难返。社会福利支出依旧庞大,灾后重建、国防费用、奥运场馆建设等财政需求又不断涌现,日本实现2020年度财政重建的目标难度颇大。最后,老龄化社会愈加严重导致日本民众的消费欲望以及企业的投资热情难以提振,成为日本经济长期疲弱的根源。从政策方向看,近期日本政府已经推出了史上规模最大的2016财年预算案以图刺激经济和增加税收,而日本央行的宽松基调或将贯穿2016年全年。预计2016年日本经济增长率为1.2[%]。
2016年的多空对决,史无前例,各种黑天鹅都在酝酿,经济与金融是一个战场,同时,军事与地缘政治也在不断发酵之中。这场全面的大角力中,很难想象,安理会五大国中的任何一位,会轻易甘吞苦果,因为它们都是制定规则,而不是只会遵守规则,任人宰割的。
棋手之间的角力,最终兑掉的将是棋子。而瑞信披露的这份研报,虽然不过短短几个数字,但其背后所隐藏的政经脉络,对局往来,确实令人想象无穷。当然,既然是旷世未有的大对决,时间不会短暂,在一切尚未尘埃落定之前,任何结论,恐怕都为时过早。
原油作为大宗商品中的“黑色黄金”那么其走势也是关系到国际经济的动态,那么我们从技术面分析一下原油行情走势:
另外我们再从4小时黄金分割线上来看,昨日原油收盘在黄金分割线0.382下方,已经跌破最后的支撑位,油价的上升行情结束,下跌的行情开始,所以日内反弹到210就可以开始布局空单,目标看到198,今日思路反弹做空为主,谨慎做多。
【新华油操作建议】
1、反弹208-210做空,止损213,目标205-200;
2.下方关注前期支撑197-198做多,止损195,目标205-208;
3、跌破195继续看空,目标186,上方关注215位置,突破做多。
ps: 原油投资欢迎添加笔者微信号:zcs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