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你一年长十几厘米,你爸妈高兴得不得了,十多岁成年了,一年还长十几厘米……可能吗?
【心理数字门槛-GDP增速“破7”】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2015年中国经济的关键数据,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DP)6767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这一数字创下25年来新低。这也是1990年以来中国全年GDP增速首次跌破7[%]。
然而6.9[%]其实是一个不低速度,符合中国现阶段经济增长各种因素约束、有关战略目标客观需求的表现,更是一个正常的符合预期的数据,更在多数经济学家2015分析预计范围内,而早先李克强总理谈及GDP增速“破7”时曾强调:“我们从来没有讲过要死守某一个点,而是让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那么,为什么会引起如此恐慌呢?欧碧盈以为,这其实还是一心理门槛-25年新低,以及心理数字门槛-破7。
6.9[%]仍然显示着中国保持着中高速增长的趋势。去年12月底,总部位于巴黎的经合组织,在其2016年的经济展望报告中将中国的增长预期定为6.5[%],同时把2017年的增长率更下调至6.2[%]。但是,有鉴于中国日益减少的内需、较低的工资上涨率,以及低迷的新房开工率(相比2015年10月下降25[%]),牛津经济研究院的预测则更低,2016年的经济增长应该只有6.3[%],无法保住6.5[%]的目标。
相比于此前的悲观预期,目前的GDP数据恰恰显示没有此前想象得那么糟糕。而根据经合组织的报告,全球的经济增长将从去年预测的3.6[%],下调至今年的3.3[%]。在全球经济出现集体性下滑的经济周期面前,中国的经济增长数据无疑是相对的暖风。
综上,6.9[%]的增速,并没有听起来那么悲观可怕。25年来新低也只是一个引起关注的噱头。
经济的重新增长必然需要一个去落后产能、孵育新兴增长动力的过程。这一过程不是一蹴而就,反而可能是波状的。在下一个经济增长点到来之前,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是经济周期的正常表现,如果此时经济不出现下滑,才是背离正常市场规律的。
但是,未来经济能否尽快复苏,同样依赖于宏观调控的心理层面——调控思路的转变。未来的经济增长点,恰恰就在于现在能否“下狠心”从供给、生产端入手,合理调整供给结构,清理掉一批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这是当前经济前行必须忍受的痛点,也是决定未来经济发展方向首先需要攻破的难点。
【一面是引起GDP增速下降的行业,另一面则是闷声发财的行业】
引起增速下滑的主要是煤炭钢铁房地产等第二产业,以及贸易下滑。然而6.9[%]的增速,这个增速在全球算很高,说明有高增长行业贡献。中国行业发生分化,有的哀鸿遍野,也有的闷声发财。
钢铁、煤炭行业、低端制造业哀鸿遍野,而电影娱乐、出国旅游、移动互联网则蹭蹭地高速增长。煤炭、钢铁等行业,可能这辈子在中国都无法好转,山西、东北要几十年才能缓过气。
中国人的需求已经发生变化,从追求吃好住好穿好到精神消费。随之而来的,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低端制造业很多倒闭,因为社会不需要了。以前你收入低,用500元的山寨机,现在都用苹果,至少也是小米。
供给侧改革,改的就是那些已经不需要的、即将不需要的行业和企业。该缩减生产的缩减生产,该破产的破产,该倒闭的倒闭。对于未来十分需要的行业和企业,叫做鼓励大众创新万众创业。
生活水平提高,未来第三产业将有大发展,特别是: 娱乐旅游业、餐饮酒店、快递业、二手房服务、证券保险、移动互联网。社会进入服务业阶段,这没什么稀奇,美国日本韩国都经历了这一过程。
2015年中国衰落明显的行业,2016或2016——2020年都将如此:
1)能源行业,尤其是煤炭,原因库存多,相关产业冶金、焦化、电力需求乏力;
2)钢铁、水泥、航运业,原因基础设施和房地产需求乏力;
3)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原因前两年大力卖地,房子库存多买的人少;
4)沿海低端制造业,原因需求变化,人工成本提高,纺织和手机装配等转移到越南、印尼、印度等国家;
5)银行信托业,原因资金流向股市互联网金融,原有第二产业大型企业及中小破产企业坏账;
6)百货零售业,原因成本上升,消费者购物习惯改变,与电商相比无竞争优势;
7)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原因注意力向电子媒体转移。
↑以上是衰落明显的行业
↓也有一些新兴的高增长行业
未来第三产业将有大发展,2015年已经表现出这种趋势:
1)网络零售业
2015年1-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577亿元,同比增长10.4[%]。全国网上零售额16459亿元,同比增长39.1[%]。
网络零售还没增长到头,贝恩公司预测2020年将达10万亿元,是现在的2.5倍。
2)快递业
上半年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195.7亿元,同比增长33.2[%].与网络零售伴生的高速增长。
3)餐饮业
2015年1-6月餐饮收入达到14996亿元,同比增长11.5[%].不算太高,但10[%]以上增长还是不错。
4)金融业
保监会数据:保险行业上半年实现保险保费收入13702.53亿元,同比增长19.27[%];预计利润总额2297.84亿元,同比增长203.91[%]。
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22家上市证券公司未经审计财务报表显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69.24亿元,同比增长265.21[%];实现净利润807.74亿元,同比增长336.85[%].
银行业业绩承压,但是保险、证券一路上天。今后一些年都将如此。
5)二手房交易
2015上半年北京二手房成交8.5万套,同比上涨92[%];青岛二手房交易18977套,同比上涨60[%];厦门二手住宅成交164.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5.2[%];上海二手房市场成交165753套,同比增长73.5[%]。
尤其是北上广深这些大型城市,土地越卖越少,新房尤其是市中心的新房供应逐步减少,进入二手房时代。
6)娱乐业
2015年上半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203.63亿元,同比增长48.17[%].预计2017年中国电影票房超过美国,你看新闻各种IP开发、IP版权纷争已经感受到了。
7)旅游业特别是在线旅游
上半年国内旅游消费1.65万亿元,增长14.5[%];其中在线旅游总交易规模为1654.8亿元,同比增长35.6[%]。
8)软件业
南京经济信息委数据:上半年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完成软件业务收入20217亿元,同比增长17.1[%]。
9)移动互联网通信
上半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1-6月累计16.8亿G,同比增长93.6[%].围绕移动互联网的服务也在高速增长,新闻、搜索、电商、社交、广告等等。
中国人的需求已经发生变化,从追求吃好住好穿好到精神消费。随之而来的,第三产业占比超过第二产业。以餐饮、娱乐、旅游、金融、互联网信息为代表的服务业,是今后希望所在。
【中国后市又如何发展:2016增速或继续放缓】
2015全年累计投资增速进一步回落至10[%],而房地产增速则下滑至1[%]。这表明当前经济并未明显企稳,经济仍在继续筑底过程中。
经济下台阶几成定局:房地产面临人口老龄化和库存高企,制造业面临去产能且“锈带”重生需时间,出口尚未企稳叠加汇率波动喜忧参半,基建是唯一的依靠但也是托而不举,金融业的繁荣不可持续,房地产销售已经回落。
尽管2016年经济可能继续放缓,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些行业可能还会延续下行状态。但是另一方面,新兴产业、新型业态、新的商业模式蓬勃发展。
上一个十年,中国曾经历过GDP增速10.2[%]的繁荣期,也挨过了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下一个十年,中国经济又将迎来何种挑战?货币政策又将如何应对?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增速则将继续逐渐放缓至一个可持续的中高速水平(5[%]左右),并维持相当长时期的中高速增长,在此过程中,消费率(消费占GDP比重)上升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宏观结构调整的趋势。
未来十年,中国将在控制系统性风险、稳增长、调结构中进行权衡,因此总体上货币政策偏宽松,但仍以稳健为主。
小时候你一年长十几厘米,你爸妈高兴得不得了,十多岁成年了,一年还长十几厘米……可能吗?
【心理数字门槛-GDP增速“破7”】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2015年中国经济的关键数据,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DP)6767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这一数字创下25年来新低。这也是1990年以来中国全年GDP增速首次跌破7[%]。
然而6.9[%]其实是一个不低速度,符合中国现阶段经济增长各种因素约束、有关战略目标客观需求的表现,更是一个正常的符合预期的数据,更在多数经济学家2015分析预计范围内,而早先李克强总理谈及GDP增速“破7”时曾强调:“我们从来没有讲过要死守某一个点,而是让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那么,为什么会引起如此恐慌呢?欧碧盈以为,这其实还是一心理门槛-25年新低,以及心理数字门槛-破7。
6.9[%]仍然显示着中国保持着中高速增长的趋势。去年12月底,总部位于巴黎的经合组织,在其2016年的经济展望报告中将中国的增长预期定为6.5[%],同时把2017年的增长率更下调至6.2[%]。但是,有鉴于中国日益减少的内需、较低的工资上涨率,以及低迷的新房开工率(相比2015年10月下降25[%]),牛津经济研究院的预测则更低,2016年的经济增长应该只有6.3[%],无法保住6.5[%]的目标。
相比于此前的悲观预期,目前的GDP数据恰恰显示没有此前想象得那么糟糕。而根据经合组织的报告,全球的经济增长将从去年预测的3.6[%],下调至今年的3.3[%]。在全球经济出现集体性下滑的经济周期面前,中国的经济增长数据无疑是相对的暖风。
综上,6.9[%]的增速,并没有听起来那么悲观可怕。25年来新低也只是一个引起关注的噱头。
经济的重新增长必然需要一个去落后产能、孵育新兴增长动力的过程。这一过程不是一蹴而就,反而可能是波状的。在下一个经济增长点到来之前,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是经济周期的正常表现,如果此时经济不出现下滑,才是背离正常市场规律的。
但是,未来经济能否尽快复苏,同样依赖于宏观调控的心理层面——调控思路的转变。未来的经济增长点,恰恰就在于现在能否“下狠心”从供给、生产端入手,合理调整供给结构,清理掉一批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这是当前经济前行必须忍受的痛点,也是决定未来经济发展方向首先需要攻破的难点。
【一面是引起GDP增速下降的行业,另一面则是闷声发财的行业】
引起增速下滑的主要是煤炭钢铁房地产等第二产业,以及贸易下滑。然而6.9[%]的增速,这个增速在全球算很高,说明有高增长行业贡献。中国行业发生分化,有的哀鸿遍野,也有的闷声发财。
钢铁、煤炭行业、低端制造业哀鸿遍野,而电影娱乐、出国旅游、移动互联网则蹭蹭地高速增长。煤炭、钢铁等行业,可能这辈子在中国都无法好转,山西、东北要几十年才能缓过气。
中国人的需求已经发生变化,从追求吃好住好穿好到精神消费。随之而来的,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低端制造业很多倒闭,因为社会不需要了。以前你收入低,用500元的山寨机,现在都用苹果,至少也是小米。
供给侧改革,改的就是那些已经不需要的、即将不需要的行业和企业。该缩减生产的缩减生产,该破产的破产,该倒闭的倒闭。对于未来十分需要的行业和企业,叫做鼓励大众创新万众创业。
生活水平提高,未来第三产业将有大发展,特别是: 娱乐旅游业、餐饮酒店、快递业、二手房服务、证券保险、移动互联网。社会进入服务业阶段,这没什么稀奇,美国日本韩国都经历了这一过程。
2015年中国衰落明显的行业,2016或2016——2020年都将如此:
1)能源行业,尤其是煤炭,原因库存多,相关产业冶金、焦化、电力需求乏力;
2)钢铁、水泥、航运业,原因基础设施和房地产需求乏力;
3)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原因前两年大力卖地,房子库存多买的人少;
4)沿海低端制造业,原因需求变化,人工成本提高,纺织和手机装配等转移到越南、印尼、印度等国家;
5)银行信托业,原因资金流向股市互联网金融,原有第二产业大型企业及中小破产企业坏账;
6)百货零售业,原因成本上升,消费者购物习惯改变,与电商相比无竞争优势;
7)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原因注意力向电子媒体转移。
↑以上是衰落明显的行业
↓也有一些新兴的高增长行业
未来第三产业将有大发展,2015年已经表现出这种趋势:
1)网络零售业
2015年1-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577亿元,同比增长10.4[%]。全国网上零售额16459亿元,同比增长39.1[%]。
网络零售还没增长到头,贝恩公司预测2020年将达10万亿元,是现在的2.5倍。
2)快递业
上半年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195.7亿元,同比增长33.2[%].与网络零售伴生的高速增长。
3)餐饮业
2015年1-6月餐饮收入达到14996亿元,同比增长11.5[%].不算太高,但10[%]以上增长还是不错。
4)金融业
保监会数据:保险行业上半年实现保险保费收入13702.53亿元,同比增长19.27[%];预计利润总额2297.84亿元,同比增长203.91[%]。
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22家上市证券公司未经审计财务报表显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69.24亿元,同比增长265.21[%];实现净利润807.74亿元,同比增长336.85[%].
银行业业绩承压,但是保险、证券一路上天。今后一些年都将如此。
5)二手房交易
2015上半年北京二手房成交8.5万套,同比上涨92[%];青岛二手房交易18977套,同比上涨60[%];厦门二手住宅成交164.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5.2[%];上海二手房市场成交165753套,同比增长73.5[%]。
尤其是北上广深这些大型城市,土地越卖越少,新房尤其是市中心的新房供应逐步减少,进入二手房时代。
6)娱乐业
2015年上半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203.63亿元,同比增长48.17[%].预计2017年中国电影票房超过美国,你看新闻各种IP开发、IP版权纷争已经感受到了。
7)旅游业特别是在线旅游
上半年国内旅游消费1.65万亿元,增长14.5[%];其中在线旅游总交易规模为1654.8亿元,同比增长35.6[%]。
8)软件业
南京经济信息委数据:上半年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完成软件业务收入20217亿元,同比增长17.1[%]。
9)移动互联网通信
上半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1-6月累计16.8亿G,同比增长93.6[%].围绕移动互联网的服务也在高速增长,新闻、搜索、电商、社交、广告等等。
中国人的需求已经发生变化,从追求吃好住好穿好到精神消费。随之而来的,第三产业占比超过第二产业。以餐饮、娱乐、旅游、金融、互联网信息为代表的服务业,是今后希望所在。
【中国后市又如何发展:2016增速或继续放缓】
2015全年累计投资增速进一步回落至10[%],而房地产增速则下滑至1[%]。这表明当前经济并未明显企稳,经济仍在继续筑底过程中。
经济下台阶几成定局:房地产面临人口老龄化和库存高企,制造业面临去产能且“锈带”重生需时间,出口尚未企稳叠加汇率波动喜忧参半,基建是唯一的依靠但也是托而不举,金融业的繁荣不可持续,房地产销售已经回落。
尽管2016年经济可能继续放缓,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些行业可能还会延续下行状态。但是另一方面,新兴产业、新型业态、新的商业模式蓬勃发展。
上一个十年,中国曾经历过GDP增速10.2[%]的繁荣期,也挨过了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下一个十年,中国经济又将迎来何种挑战?货币政策又将如何应对?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增速则将继续逐渐放缓至一个可持续的中高速水平(5[%]左右),并维持相当长时期的中高速增长,在此过程中,消费率(消费占GDP比重)上升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宏观结构调整的趋势。
未来十年,中国将在控制系统性风险、稳增长、调结构中进行权衡,因此总体上货币政策偏宽松,但仍以稳健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