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球股市开年第一周,标普500指数累计下跌5[%],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5.2[%],道指下挫达6.08[%],标普500和道指均录得2011年9月以来最大单周跌幅,沦为史上最差新年开局;中国A股四次触发熔断引发全球市场“开门黑”。
包括突然暂停股市熔断、部分失去对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政策影响力、以及沟通不畅在内的一系列不寻常的政策举动,放大了中国增长引擎熄火带给市场的负面影响。不过单是这些因素不足以解释全球股市下跌的程度,例如美国股市标准普尔500指数过去两周跌去8[%],笔者威信Dianyujujin与美国持续回暖的经济状况并不相符。
油市也存在类似状况。诚然,供应增长与需求放缓形成的供需失衡冲击了原油价格。欧佩克决定取消通过减产来限制油价下跌的政策,无疑加剧了这种失衡。但由此而来的油价变动及其在金融市场动荡中扮演的角色存在夸大,尤其是考虑到作为主要能源消费者并大大受益于油价下跌的行业与国家所受的影响。
美国的经济复苏目前似乎显得脚步迟滞,美国企业有可能已经在2015年第四季出现获利衰退。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2015年创下25年来最低增长率,预计2016年情况将更糟。而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日本一直徘徊在衰退边缘,较日本央行的2[%]通胀目标还有些距离。
而油价低廉的好处显而易见,它能降低企业成本并为消费者节省费用。但当经济经历疲弱、不确定时期时,极低油价的好处就不那么明显了。
企业不会用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投资,而消费者则将节省下来的钱用于减少自己的债务,而不是更多地用于支出。
迄今几乎没有证据显示,燃料价格下降转变为更多的企业或家庭支出。相反,家庭似乎在谨慎地用节省下来的燃料钱去还债,这意味着燃料价格的下跌不仅没有促进消费繁荣,反而起到引发通缩的作用。
此外,油价长期下跌已导致油企进行一连串的资产减记,并激起对能源相关企业潜在违约风险将蔓延的担忧。
仔细观察一下原油价格与亚洲主要股市指标之间的趋势动向可以看到:
油价在2007年和2008年大涨137[%]之际,韩国.KS11、日本.N225及香港.HSI等大宗商品进口地区的股市跌幅在32-58[%]之间。后来当布伦特原油在2014年6月到2015年4月期间挫跌45[%]时,韩国、日本及香港的股市涨幅则在10-19[%]之间。
但自2015年末以来,油价和股市的走势转为亦步亦趋的同方向波动。
在油价暴挫近40[%]、跌破每桶29美元之际,日本股市日经指数、香港恒生指数及韩国综合股价指数跌幅则在9-14[%]之间。这三个国家的股市指数目前与布伦特原油期货的连动性高达85-90[%]左右。
投资者撤离股市的一个副作用是,资金大量流入美元,笔者威信Dianyujujin推动美元指数过去三个月上涨4.4[%]。这可能意味着巴西和沙特等大宗商品出口国的困境还没有结束,因为它们的美元债务扩大,而出口收入减少。
如果油价企稳或者上涨,股市当然可能受到激励。但随着伊朗解除制裁,全球原油过剩可能加剧,至少短期内日子可能更不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