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卷入沙伊之争 对华石油出口成新战场
导读: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中东之行使中国处在了沙特与伊朗之争的中心。中国是沙特和伊朗原油的最大进口国,而中国石油需求减弱的迹象势必加剧两国对中国市场份额的争夺。如今沙特和伊朗已摩拳擦掌,要竭尽全力赢取中国的更多青睐。
1月19日至23日,应沙特国王萨勒曼、埃及总统塞西、伊朗总统鲁哈尼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三国进行国事访问。由此,沙特和伊朗之间一场关于原油销售的争夺战拉开序幕。
习近平的中东之行正值中国加强与该地区的关系之际,另一方面,中国石油需求减弱的迹象可能加剧对市场份额的争夺。中国是沙特和伊朗原油的最大进口国。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今日称,近年来中沙经贸合作发展迅速,沙特已成为我国在阿拉伯国家中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全球第一大原油进口来源国、第二大新签承包工程市场。2015年1-11月,我国自伊朗进口原油2436万吨,占我国自全球进口总量的8[%]。如今,沙特和伊朗摩拳擦掌,竭尽全力赢取中国的更多青睐。
年初,沙特大规模处决了47名囚犯,其中包括一位著名的什叶派教士尼姆尔。此举激起了来自全球各地的谴责之声,但是伊朗反应最为剧烈,抗议者将*投入了沙特驻德黑兰大使馆,点燃了大楼。作为回应,沙特宣布断绝和伊朗的外交关系,驱逐对方的外交官。伊朗的态度也非常强硬,一副死磕到底的样子。
目前,随着西方取消针对伊朗核计划的制裁,伊朗准备将石油日出口量增加50万桶。伊朗官员表示,新增石油出口的大部分都面向中国。在伊朗遭受西方制裁的三年间,中国依然在购买伊朗石油,只是规模有所降低。
负责国际事务与商业的伊朗石油部副部长Amir-Hossein Zamaninia周末期间向官方媒体表示,伊朗遭受制裁期间,中国曾是伊朗石油最大的买家;如今,伊朗的首要任务是赢回市场份额。
除了要重获中国的市场份额,伊朗还将竭尽所能夺回属于自己的欧洲市场份额。伊朗恢复原油出口为与沙特的地区权力争斗开辟了新战场,同时让该国加入全球价格战。伊朗周二还效仿沙特本月的做法,下调了大部分出口欧洲市场的原油价格,以便夺回在制裁期间失去的欧洲市场份额。
当前,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诸多迹象表明,中国对石油的需求正在萎缩。部分分析人士担心,中国需求的减少,可能会催生出一场全球价格战。按行程计划,在出访沙特之后,习近平主席将对埃及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然后到访伊朗。
虽然很少人相信沙特和伊朗之间真能爆发全面战争,但是在争夺中国市场份额的问题上,这两个中东国家都不会“手下留情”。在去年前11个月,沙特和伊朗出口在中国整体原油进口中所占的比重接近四分之一。
野村证券亚太地区石油和天然气研究部门负责人Gordon Kwan指出,中国政府将寻求沙特和伊朗对于区域性地缘政治稳定的承诺。鉴于中国对中东地区的严重依赖,任何供应中断都可能会给中国经济带来灾难性伤害。Kwan说,
“中国想要获得关于中东紧张局势不会继续升级的保证,尤其是沙特和伊朗两国之间。”
油市观察人士指出,中国经济增长的进一步放缓,可能会加剧沙特和伊朗之间的经济竞争。不可否认,中国仍是全球需求增长的引擎。不过,伯恩斯坦研究公司Bernstein Research(Bernstein Research)在本周发布预测数据,称今年中国整体原油需求将增长3[%]左右,约合每日30万桶。去年,中国整体原油需求增长了5[%]左右。
导致中国原油需求减少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工业对柴油的需求走弱。中国需求的减弱让产油国忧心忡忡,尤其是沙特。伴随着国内不确定性上行,沙特正努力寻求更为紧密的贸易关系。多年来,中国稳定的需求让沙特政府受益匪浅。不过,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国从俄罗斯、伊拉克和其他产油国进口的原油越来越多。
根据海关数据,中国从沙特进口石油在去年前11个月仅增长2[%],同期中国整体进口增长9[%]左右,其中从俄罗斯的进口量攀升近30[%]。
全球最大石油出口企业沙特阿美(Saudi Aramco,即沙特国家石油公司)正在扩张其炼油和石油化工部门,并试图与亚洲国家加强联系,尤其是中国。彭博社早前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沙特阿美已聘请德意志银行,为其可能从中国石油集团收购一些营销、零售和炼油资产提供意见。多年来,沙特阿美一直在与中石油进行谈判,希望双方合作在云南创建日产量高达26万桶的炼油厂。不过,这项谈判一直未取得太大进展。
伊朗也在努力寻求和中国建立更为紧密的关系。在西方大国制裁伊朗时,中国油企是为数不多和伊朗继续保持合作的外国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