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发改委完善后的调价机制规定40美元以下,国内成品油价停止调整。依据笔者对国际油价走势的预测,2016年上半年,国际油价(WTI)的平均价将在35美元左右,波动幅度大约在28至42美元之间。这就意味着,在上半年的大多数时间内,国内成品油价将不再做调整。即使油价再次走出V型阶段性反弹行情,这一可能触及40美元开启调价的“阀门价”也只能在4月上旬前后形成。
当国际油价在40美元停调时,以华东地区为例,国内的汽柴油零售价暂时被冻结在6760元、5810元附近。并且,今后将大约有2至3个月的油价停调冻结期。在这一段时期内,成品油的生产者及中间贸易商因国际油价持续下行产生的经营风险将大为弱化,尤其是对于山东地炼而言,一旦国际油价连跌2至3个月,炼厂的销售价与进货成本价将处在历时2至3个月的进销价倒挂中,由于民营炼油厂缺少下游企业分担炼油企业的亏损,油价连续下调对民企炼油加工业造成损失更大。国际油价连续下跌对石油上游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将随着40美元停调国内油价的“地板价”而终止。
国内油价停调之后,并不意味着市场上的成品油实际价格由此固化。40美元之下停调国内油价的“地板价”主要是维护了油田开采、原油炼制等上游企业的基本经营环境。在竞争主体逐步形成并强化的背景下,面向消费者的实际零售价仍存在下降空间。尤其是山东地炼获得原油进口权及使用权后,民企石油企业从资源获取上有了稳定的保障,国内石油市场的竞争局面趋于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