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莹:2016年从油价断崖式下跌中寻找到的机遇
经历了大起大落的能源,终于开始剥离其地缘政治武器的属性,逐渐回归一般大宗商品的特质。对中国、日本、印度等石油进口大国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特大喜讯。
低油价对当前低迷的经济是一大礼物,给相关国家加大经济刺激提供了空间。坦率地讲,没有低油价,中国经济或将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此外,确保能源安全的代价也大大降低。
可以说,当前的低油价对中国经济而言,是上天给中国的一个礼物。但也必须看到,至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油气仍将是人类社会的主要动力来源。能源武器暂时失去了威力,但未必不会卷土重来。基于此,对中国而言,从油价断崖式暴跌中可以得到以下四点启示:
第一,没有只涨不跌的商品,包括石油。油价一度高达100多美元/桶,当时很多经济学家说有冲高到200美元/桶的可能。油价如此,金价何尝不是如此,那么房价呢?所以,中国一定要严控房地产市场风险。
第二,需向美国学习,必须要有真正的科技创新。页岩油(气)是美国人的创新,一出手就改变了世界能源格局。中国的页岩油(气)储量被认为居世界前列,但我们必须反省,为什么中国还没有这么强的创新能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加大科技创新,中国才能在大国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继续加大石油进口,毕竟这是不可再生资源。这么低的价位机会不会长时间留给中国。在所有油罐都已储满、新油罐还没建成之时,有必要减少国内石油的开采,毕竟这些资源迟早都是中国的,也算另一种储备。当然,在某种程度上给油企适当补贴也是必要的。
第四,成品油价的形成机制必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现在成品油质量有待提高,油品质量提高也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对此必须要有紧迫感,而不能光靠企业的自觉性。这其实也是巴黎气候大会的要求。
在低油价时期,中国可以充分利用其所带来的机遇,但也应该要有忧患意识。欧佩克如此,其他国家亦然。否则,若不未雨绸缪,未来就有可能为新的危机所困。今日分析就先到这里,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原油沥青抄底信息可以关注慕容莹,届时会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