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问题是每个国家都存在的问题,却也是普通百姓弄不懂的问题,下面我给大家讲解两则小故事,希望大家能够明白所谓的货币政策是如何来的。
【第一个故事:经济增长】
假设第一年两国是完全一样的,都各有50个年轻人和老人,50个年轻人每年生产100斤粮食,他们自己吃掉50斤,剩下的50斤粮食按照1元1斤的价格卖给50个老人,50个老人自己不参与生产,这样两国的GDP都是100元。在假设两国的粮食没有任何差别的情况下,如果两国都可以自给自足,那么加入货币系统对两国的情况并没有什么影响,只不过交易更加方便(不用抱着粮食以物换物了),计价单位发生变化。
假设第二年X国更加年轻化,变成了60个年轻人,40个老人,60个年轻人每年可生产120斤粮食,本国还是消费掉100斤粮食,剩余20斤,其当年的GDP为120斤,经济增速为20[%]。L国则出现老龄化,变成了70个老人,30个年轻人,他们仍需要消费100斤粮食,但却只生产了60斤,差额的40斤都需要从X国进口。其当年的GDP为60斤,经济增速为-40[%]。
这个时候,假设信息是完全的,X国和L国的国民们会如何选择呢?对L国的人来说,他们知道本国的粮食只能满足60个人的需求,剩下的40个人必须从X国进口,而从X国进口必须使用X币,于是他们的第一反应一定是把X币换成L币,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让他们优先买到粮食吃,避免挨饿,因为L币只有60[%]能买到粮食,而X币一定可以买到粮食,二是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因为X币只能在60斤粮食里面选,X币可以在120斤粮食里面选。而对X国的人来说,他们也知道持有X币有这两个好处。
那么问题来了,两国人民会如何选择呢?答案很明显。L国的人会争相把L币兑换成X币,而X国的人肯定不愿意把手中的X币按1:1的原价兑换成L币,X币出现升值,L币出现贬值。这就是我们要讲第一个故事: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的货币更倾向于升值,反之更倾向于贬值。
从2011年到今年12月美联储加息,美联储虽然一直维持了近零利率,但同样由于美国经济的相对占比在2011年就已经见底,美元的实际有效汇率也从2011年开始持续反弹,到2015年11月反弹了22[%]。未来美元能否继续升值,关键还是在于美国经济能否一骑绝尘。短期来看,美元升值的幅度已经远远领先于美国经济的改善,美元已经阶段性见顶,而从加息之后美元的调整来看,明年美元继续大幅升值的可能性不大。长期来看,如果美国出现新一轮技术革命或其他国家爆发系统性危机(比如中国经济崩溃)导致美国经济比重上升,那么美元将继续升值周期,而如果美国在技术革命方面表现平平、其他国家也陆续跟进复苏(比如欧洲经济复苏),那么美元的升值周期已经结束。
再来说一下人民币的问题。中国过去一直是一个高速增长的“X国”,因此人民币也一直是炙手可热的“X币”,自1994年汇改以来基本保持了单边升值趋势。大家平时更关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但其实世界上不只中美两国,我们在评判人民币汇率时更应关注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走势,这也是近期央行高调推出人民币汇率指数的原因。1994年到2014年,在人口红利、改革红利和开放红利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地位直线上升,与其他国家GDP的比重从6.3[%]大幅提升到20[%],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也随之从75升值到125,升值幅度接近70[%]。尤其是2005年二次汇改以来,人民币和中国经济手牵手一骑绝尘。
未来人民币会持续贬值?这种判断显然缺少经济基础。即便今年811汇改之后人民币兑美元大幅贬值近5[%],但从对一篮子货币的实际有效汇率来看,人民币不仅没有贬值,11月相对8月汇改前还升值了0.1[%],相对年初则升值了3[%]以上。原因很简单,中国经济依然是世界上增长最快、增量最大的经济体之一,预计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在6.9[%]左右,而同期的全球经济增速可能只有3.1[%]。未来中国经济虽然还有下行空间,但横向比较,只要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相对力量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简单来说,虽然中国经济变慢了,但其他国家更慢,所以人民币并没有持续贬值的基础。
但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在2005年之前,人民币汇率与中国经济的关系似乎并不密切,尤其是2002年到2004年之间,虽然中国经济一直走强,但人民币却狂贬了20[%]。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背离?未来这种背离会不会再次出现?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两个故事。
【第二个故事:汇率制度】
刚才的故事隐含了一个重要假设:汇率是自由浮动的。当X国的人感受到L国的人都想把L币兑换成X币时,他们可以自由的提高X币和L币的兑换比率。但如果X国的政府不让他们这么做呢?
假设两国政府为了避免经济波动带来的汇率波动,事先约定好共同维护1:1的兑换比率。这样到了第二年X币出现升值压力时,X国政府就必须采取行动了。
第一种方法是完全的价格控制,即固定汇率制。X国政府规定所有的货币交易必须通过政府来进行,一切不经过政府的货币交易都是违法的,这样一来X国政府就可以保证对货币价格的直接干预。这种情况下,尽管大家仍然想要把手上的L币换成X币,但由于X币的持有者不能在官方控制的市场上提价(1元X币在官方市场只能换1元L币),导致很多人会想办法绕开政府进行交易,这就是所谓的“黑市”,而官方市场和黑市的套利价差最终会让这种双轨制崩溃,因此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单纯依靠价格干预实现固定汇率制。
1979到1994年间,人民币汇率就实行挂牌价和调剂价的双轨制,官方规定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1:5.762,,但实际上这个价格在市场上根本买不到美元,大量的交易流向市场化定价的“黑市”,巨大的贬值压力最终导致人民币双轨制在1994年第一次崩溃。1994年,人民币便被迫实行汇改,将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并轨,人民币一次性贬值到8.72:1。
但在那之后,官方依然没有放弃固定汇率制,1994年到2005年间人民币兑美元基本维持在8.28:1。这段时间固定汇率之所以可以维持较长时间,主要是受益于中美相对基本面比较稳定,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力量对比都保持在4.2:1,这导致汇率升贬值的压力都不大。直到2001年中国入世之后,中国的相对经济地位开始迅速提升,2001年到2005年间,中国与美国的GDP之比从1:4.1攀升到1:2.8,导致人民币兑美元积累了巨大的升值压力,最终迫使央行在2005年7月实施第二次汇改。
第二种方法是有限的价格和数量干预,即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既然单纯的市场控制不可行,X国政府便想了一个新方法:市场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整汇率,但是不能超过官方汇率的±1[%](这就是所谓的中间价干预),同时政府将直接参与市场买卖,平衡市场供求。简单来说,当大家对X币的需求上升时,政府就把手里的X币抛到市场上,自己增持L币。当大家对X币的需求下降时,政府就把手里的L币抛到市场上,自己增持X币。
【新华油技术分析】
日线图上看,K线收取上下影线等长的的小阳线,本周K线依托10日均线支撑横盘整理,中长周期均线依然呈空头排列,趋势空,行情空头主导,但是短周期均线在237-241一线对油价形成了一定的吸附和支撑作用,同时附图指标macd于零轴下方金叉上扬,双线开口扩大也支撑油价反弹,从分析图上看,油价反弹也触及了趋势线压力245一线,进一步压力位于250-260-268一线,初步支撑关注233-235一线。
四小时图上看,黄金分割线均线缠绕交叉,在247关口形成支撑,布林带BOLL拐头向上,油价突破布林中轨后,在中上轨之间震荡,KDJ有拐头趋势,MACD交叉,绿柱缩量。小时图上看,布林带口打开,油价破上轨后又回踩247,KDJ死叉向下,MACD红柱缩量。综合来看,247是个重要关口,若下破,油价还将继续下探,不破则要破位上行,整体趋势看多,回落中轨240-242区间做多,止损带2个点,目标看247突破看252出局反手做空。
【新华油操作建议】
1、回落242做多,见240补仓,止损带2个点,目标看247突破看252出局反手做空。
原油投资指导群20736977 ,验证:天意F
天意老师原油微信在线:TY-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