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到现在,日本央行的市场干预程度最为频繁。一旦日元升幅变大,日本央行就会入市抛售日元买入美元,而日元不断贬值时,日本央行也会不遗余力地干预市场。
然而,日本央行的市场干预效果大大逊色于美国和欧洲的同行。日本央行因为从属于大藏省(即财政部)而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同时,日本央行不断地在外汇市场上低买高卖,又给市场造成了炒作外汇的嫌疑,其干预市场的作用不断受到市场质疑,以致于国际炒家都纷纷达成共识:不能轻易跟进日本央行。一旦发现日本央行干预市场没有达到效果,进行逆向操作说不定会取得意外效果。
如此看来,日本央行不仅是干预最“频繁”的央行,恐怕还得背上“干预效果最差”的央行的称号。
1995年以来,日本官方四次入市干预。在此期间,日元挺进一美元兑100日元大关。而2001年至2004年期间,是日本央行干预汇市最为激进的年代。
为了支持丰田汽车、索尼等出口商,日本政府卖出日元。2003年,日本央行代表财务省抛出20.4万亿日元;2004年第一季度,又卖出了14.8万亿日元(当时日元最高到达一美元兑103.42日元),在这三个月中,日本央行曾有47天入市卖出日元。
但2004年3月份的干预,成为了日本央行最后一次干预汇市,自那以后,日本央行就再也没有干预过汇市,即使在2008年爆发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日元强势突破90日元兑1美元关口的时候,日本也没有干预。
在截至2004年4月的那15个月内,日本央行曾经在外汇市场投入35万亿日元来阻止日元上涨。但日元对美元的升值直至2005年1月14日才结束。
主持这最后一次干预的时任财务大臣沟口善兵卫当时表示,干预是为了提振投资者对经济的信心。2003年到2004年,日本尚处于十年通缩的中期。在此之前,日本央行还曾在1999年、2000年和2003年,日元上攻100大关时入市干预过。
不过,日本新政府并非完全支持日元走强,而是认为汇率应该由市场决定。
【欧碧盈套单完全解决方案】
第一 是根据手中的持仓状况,作如下处理:
1、轻度套牢的投资者,可以利用反弹行情解套出局,或者逢高减仓;
2、高位套牢的投资者,也可以作出逢高部分减仓的操作,这样在下一波的行情当中可以占据心理和资金上的主动。
第二 是根据买入币种的技术状态来作如下的处理:
1、如果套牢时,所买入的币种处在高位必须立即止损。
2、如果所买入的币种处在中位,可以依据当时的情况暂时观望,以求的解套离场或者逢高减仓降低损失。
3、如果所买入的币种处在低位,则不必急于止损,应该在所买入的币种下跌企稳之后,在重要的支撑位敢于低位补仓,摊薄成本,在接下来的反弹行情中将高位套牢的仓位一同救出来。
第三 是根据买入币种的趋势状态来作如下的处理:
1、如果所买入的币种的处在上升趋势,则不必止损,耐心地持有一段时间,必然会解套,甚至还会有较大盈利的可能。
2、如果所买入的币种处在平衡震荡趋势中,也不必立即止损,耐心等待该币种进入震荡循环高位,一旦解套或者损失很小的时候,应该果断离场出局。
3、如果所买入的币种处在下跌趋势,一旦确认下跌趋势已经形成,应该立即止损,决不能患得患失心存幻想。任何的迟疑和犹豫,都有可能换来深度的套牢难以自拔。
【总结】对于套牢之后的减仓或斩仓,以欧碧盈本人的经验来看,投资者在做这样的操作时,下手必须要狠要果断,特别是在下跌趋势中。很多投资的都有这样的操作经历,套牢之后天天盼解套,终于等到有一天解套了,又不甘心了:我都拿了这么多天了,怎么也要赚一些钱。结果错过了最好的平仓机会,当市场重新进入下跌,又再次被套。最终彻底绝望,丧失信心割肉出局。这是下跌趋势中最忌讳的。
套牢之后,无论如何处理都是被动的操作,解套固然是投资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但是投资者更应该把精力放在套牢之前,想办法提高分析技巧和买卖水平,尽可能减少被套牢的次数,始终占据资金和心态的主动。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