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虽然今年以来中国原油进口持续增长,但市场却忽略了另一个重要因素:中国成品油出口也在增长并创高位记录。这就导致原油需求量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强劲,从而利空油价。
很多人认为,中国今年原油进口的增长,主要是因为战略石油储备增加,但这种想法却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中国成品油出口的重要性正在日益提高。
增加石油储备对原油市场而言的确至关重要,收入储备的每一桶油最终都会对需求带来利好,因为只要离开了市场,这桶原油实际上等于已经被消费。但是,因中国油品与印度、新加坡和中东等其他炼油中心生产的燃料形成相互竞争替代的关系,在中国精炼并以燃料形式出口的每一桶油,就意味着其他地方有一桶油乏人问津。
中国11月原油进口量为665万桶/日,今年前11个月平均进口量为661万桶/日,较上年同期增长8.7[%]。但另一方面,中国11月成品油出口量达到创纪录的410万吨,有史以来首次突破400万吨大关。根据BP的每吨出8桶油品的换算公式,中国11月油品出口量约为109万桶/日。这令2015年1-11月期间的油品总出口量达到3183万吨,较2014年同期大增18.6[%],相当于762400桶/日左右。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油品出口自年中以来就呈现上升趋势,从6月开始,每月出口量都超过300万吨,而1-5月期间的月均出口为234万吨。这表明在中国进口的原油中有越来越大的份额被转化为精炼油品出口,特别是考虑到这些变化由政府主导。中国政府正在加大原油和燃料贸易的市场自由化,允许较小型炼厂自行购买原油,同时可以获得燃料出口配额。
2015年前11个月平均661万桶/日的原油进口量减去762400桶/日的油品出口,意味着用于国内消费的原油进口大约为585万桶/日。2014年前11个月原油进口量减去油品出口量后约为546万桶/日,这意味着用于国内消费的原油进口较上年同期实际增长39万桶/日。这39万桶中还包括进入战略石油储备和商业库存的原油,基于库存计算以及炼厂加工量数据,这部分原油可能约为12.5万桶/日。
综上所述表明,中国用于实际消费的原油需求增长一直比较温和,这与经济成长放缓的整体形势相一致。但对油市而言,推论就是鉴于油品出口大幅增加,中国今年原油进口增长幅度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强劲。
2015年原油进口减去油品出口的净需求仅仅增长7.1[%],明显低于仅以原油进口计算得出的增幅8.7[%]。尽管11月油品出口详细数据还要等上几周才能看到,但基于10月数据情况,出口中多数增幅似乎是柴油和航煤,它们均为中质馏分油。今年1-10月柴油出口增长49[%],至相当于约13万桶/日,航煤出口量增长14[%],至约24.7万桶/日。汽油出口亦增长,上升8.75[%],至相当于约12.43万桶/日。
鉴于成品油出口增长趋势明显,而且受政策调整影响可能将持续下去,亚洲其他地区出口导向型炼厂将不得不为竞争加剧而作好准备,这就预示着利润率可能承压。尽管原油出口国可能因对中国的销售增加而受益,但总体需求不旺,或将使对亚洲其他炼油中心的销售停滞或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