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露金泽】油价崩盘的幕后黑手——沙特与奥巴马之间的”尔虞我诈“
油价何时见底,这恐将取决于诸多因素:有很多政治事件因素,还有很多突发性事件。基本面仍是供过于求,还有就是市场的‘从众心理’。没有人会怀疑油价将跌至30美元/美元,而油价在2016年进一步跌至20美元/桶的概率也大增。
当前原油市场的惨状,可说是三大重要力量联合作用的结果。首先,由于页岩技术的迅速发展,供应面失去平衡。其次,需求面遭到全球经济增长持续下滑的影响,尤以新兴市场经济体为明显。第三,沙特阿拉伯和其一部分欧佩克伙伴曾经在过去的类似情况下扮演生产调节者角色,改变自己的产量以调整油价,但这次如果再减产,客观上就等于将市场拱手让给美国人。于是,沙特人不再收缩供应,而是听任一切继续发展,等待市场的供求关系确定最终结局。
沙特是剩余产能最多的产油国,历来都是左右石油市场的力量。油价出现泡沫,沙特就增产遏制价格升势,价格下跌就减产支撑市场。
去年夏天结束时油价开始暴跌,市场普遍预期沙特如往常一样减产。但事与愿违,沙特宣布将致力“维持市场份额”,不会减产支持油价。
最明显的理由就是,对沙特来说,美国不再是一个极度尴尬的政治盟友了。以往,美国一直大量进口沙特原油,但现在出现“页岩油革命”了,美国从沙特的大客户变成了主要竞争对手。
由于页岩油的生产成本高于沙特采油成本,应对竞争的战略之一就是压低油价,迫使页岩油生产商退出市场。之前,沙特一直不能使用这一战术,因为基于许多供应和政治因素,油价一直高于页岩油生产成本。
美国页岩油产能巨大,意味着沙特不再是左右市场价格的垄断者,而是降到“主导厂商”的地位。根据经济学理论,沙特应该更重视市场份额,不要太在意油价走势,而这正是之前的情况。
沙特行为的转变虽然出人意表,但页岩油的生产一旦能持续下去,这种行为的转变就与“主导厂商/竞争边缘”的市场结构经济理论不谋而合了。
直接结果就是油价崩盘,所有石油输出国家的收入都受到了严重影响。关键在于,不同的国家在低收入的情况下管控经济的能力,调整收支的弹力是各不相同的。有些国家如沙特和阿联酋有充足的储备,有其他方面累积的财富,有举债能力,也有政策调整的余地,这就意味着他们可以坚持足够长的时间,坚持到许多非传统的供应被低价格彻底扼杀时为止。其他国家如委内瑞拉则要差得多,受到的损害已经超越了经济和金融的层面,使得政治和社会层面发生动荡的可能性不断上升。将这样两群不同的角色放在一间会议室里,发生重大分歧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甚至应该说是注定的。
如果没有任何地缘政治方面的重大变故,这种市场局面就意味着油价在相当时间内都将保持低水平和强波动。长期角度来说,低价位将迫使高成本的能源生产者退场,并鼓励消费者增多需求,而这将会重塑欧佩克的影响力。不过,短期角度来说,这个组织几乎已经没有什么能力再去稳定市场了,市场注定将会神经错乱。
导致石油过剩的主要产油国之间的对峙预计明年持续,且力度不减。其原因不仅在于石油输出国组织,还在于美国。
美国页岩气开采公司的产量只是略微下降,而不断增加的来自墨西哥湾的石油支撑着美国的石油生产。最新联邦政府数据显示,9月份美国原油总产量为每天930万桶,比4月份的峰值低3[%],环比只下降0.2[%]。
【技术面分析】
从盘面走势来看,日线级别,油价自10月9号从323一线冲高回落以来,一直处于下行通道内(如下图),操作上基本维持于反弹开空的思路,这也是近2个月以来本人的主要指导思路,从均线系统来看,这段时间每一次的MA5和MA10形成死叉,都会经历一波的连续的下跌,目前正处于第三段的下跌期,而且油价已经处于均线排列组合之下,布林带下轨的支撑也是“晚节不保”,我们再看附图指标,KDJ死叉形成,K线平走再次拐头下行,空头放量,MACD也是死叉形成,绿色动能柱开始放量,细心的朋友不难发现,图中MACD指标每一次的金叉形成都是诱多的出现,红色动能柱很快消失,反弹力度有限,伴随而来的就是一次大跌。
4小时线来看,均线系统向下呈空头趋势排列,并且5日均线下穿20日均线和10日均线K线价格沿5日均线在10日均线下方运行,附图指标MACD和KDJ都是空头放量,目前油价已经跌破下方布林带下轨的支撑,下行先破下方支撑点250一线,乘胜追击再次破位245,跌至目前最低点239.94.空头趋势可谓水猛如虎。
1、反弹245-246可以进场空单,止损3个点即可,目标看238
2、不做多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