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11月10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周一下调GDP增速预估,作为全球最大消费与需求国家之一的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另大宗商品走入低迷的局面,加之美非农数据的靓丽表现,风险投资的流出进一步加剧了大宗商品的恶性循环,而中国的连续性宽松政策并没能明显的改善现状;中国也是产油国争夺重要原油市场之一,经济的低迷降低了购买力的需求,加剧了大宗商品及其原油市场的大跌环境中,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愈发清晰,原油市场的复苏还将是一段漫长的路。
#大宗商品纷纷大跌,中国10月通胀持续低迷难改#
中国CPI年率增长1.3[%]大幅不及预期,PPI年率下降5.9[%]连续44个月负值,数据公布后,美元指数维稳99关口;澳元、纽元兑美元小幅下跌;现货金价、国际油价反应平淡,维持窄幅整理趋势,CPI、PPI不及预期暗示中国经济增长依旧疲软。为中国央行采取进一步宽松货币政策提供了空间。
中国中国10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1.3[%],预期会上升1.5[%],前值上升1.6[%]
数据还显示,中国10月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下跌5.9[%],创下连续44个月的负值。
由于消费者通货膨胀率整年低于政府3[%]的目标,中国央行自2014年11月份以来六次降息后,依然有进一步放宽贷款利率的能力。
此外,11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的GDP增长6年来首度跌破7至6.9[%],这也加深了市场对中国经济疲软的预期。中国此前的经济增长目标是”约为7“,而中国总理李克强表示,在世界经济波动异常、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中国作为10万亿美元体量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仍能保持7[%]左右的增速,实属不易。
中国已步入金融危机以来最大宽松周期,不过低企的通胀意味着许多企业的实际利率仍高企,特别是对那些已忍受多年下滑生产价格的制造商们而言。
去年11月以来中国央行已降息六次,并屡次降准。分析师们指出,中国需实施更多刺激措施,以在未来5年实现不低于6.5[%]的经济增长目标,并为进一步向消费兴经济转型铺平道路。
#OECD下调全球2015年和2016年GDP增速预估#
OECD表示,对美国2015年GDP增速维持在2.4[%]不变,不过将对美国2016年GDP增速从2.6[%]下调至2.5[%]。OECD还下调了对欧元区的GDP增速预估:将对欧元区2015年GDP增速预估从1.8[%]下调至1.5[%],2016年的则从1.9[%]下调至1.8[%]。
不过,OECD将对中国2015年的GDP增速预估从6.7[%]上调至6.8[%],且将对中国2016年GDP增速预估维持在6.5[%]不变。
另外,OECD还预计,德国2016年GDP将增长1.8[%],2017年将增长2[%];预计日本2016年GDP将增长1[%],2017年将增长0.5[%];预计英国2015年GDP将增长2.4[%],2016年将增长2.4[%],2017年将增长2.3[%]。
#产油国竞争各显神通,油市远水难解近渴#
随着美联储年内加息预期越来越清晰,油市进一步与承压下行,各原油产出国为了保护自身利益抢占市场份额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尽管部分专业人士表示油价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区域稳定或者有所回升,但只是远水难解近渴而已,况且来年状况如何又有谁知呢?
上周五(11月6日),据油服公司贝克休斯(BakerHughes)公布数据显示,本周美国石油钻井平台减少6台,至572台。油气钻井平台总数减少4台,至771台。美国石油钻井平台数已连续第10周下降,至2010年6月以来最低位。然而,这并未阻挡油价在非农数据公布后的跌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