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的油价暴跌不禁令人回想起1985年开始的那轮油价熊市。那时,同样也是沙特阿拉伯为了抢占市场而拒绝减产。进入10月以来,包括黄金和原油在内的大宗商品有所反弹,关于油价见底的呼声也层出不穷。不过,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回顾大宗商品近200年的走势历史可以发现,当前的这一波低迷期恐怕还远未结束。
去年10月以来,由于美国页岩油开采创纪录及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油市进入熊市,油价下跌超过一半。这是近十年来油市最长时间的一次衰退。但是,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本·范伯登(Ben Van Beurden)与摩根斯坦利投资管理公司新兴市场部门的主管鲁奇尔·沙玛(Ruchir Sharma)都认为,更痛苦的事情还在后面。
分析师彼得·普利康(Peter Pullikkan)与迈克尔·凯(Michael Kay)波浪解盘表示,这次的油价下跌与1985-1986年时的那次情况非常相像。1970年代时,由于油价高涨,北海与阿拉斯加的油田得以被开采,随后,由于产能过剩油价在1985年时开始下跌。而这一次则是由于中国在本世纪头一个十年经济高飞猛进,随之美国的页岩油革命为全球提供了更丰富的石油资源导致供应过剩,油价下跌。大型油气企业如英国石油公司(BP)就预测油价将“长期低价”。
本人认为:“(石油)长期低价的情况可能会更严重。1985年时,沙特改变政策开始抢占市场,导致了长达十年的油价熊市。现在很有可能我们将面临另一次长达十年的熊市。”
1986年6月时,WTI下跌到10美元/桶,其1985-1986年的平均价格为20.83美元/桶,比之前两年下跌了约30[[%]]。那时也是虽然油价大跌,沙特拒绝减产来捍卫其市场份额。这导致了自1987年后的12年里,油价都一直低于20美元/桶。
去年11月时,由沙特主导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再次采取了同样的策略拒绝减产以捍卫其市场份额。
摩根斯坦利的沙玛表示,近30年来的大宗商品价格变化的历史显示,十年牛市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二十年的熊市。通常需要多年时间市场才能消化完牛市过剩的产能,这意味着“大宗商品将经历一个漫长的冬天”。
专注于研究18世纪以来大宗商品市场的内德戴维斯研究集团(Ned D*is Reserch Group)也表示,原材料市场正处于为期二十年的“超级熊市周期”的第四个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