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天爵:欧美经济不振,中国GDP增速破七。
耶伦此前在9月25日的讲话中称,预计年内将加息,强调了过分延迟加息的风险。近期全球经济和金融变化不会对美联储货币政策途径造成显著影响,随着暂时性因素的消退,通胀将在未来数年内达到2[%]。10月以来美联储或进一步推迟加息被炒得沸沸扬扬,尽管上周的美国核心CPI回升但不大可能打消市场这种疑虑。美联储(FED)今年12月加息的概率达到了55[%],较9月的60[%]略有下降。不过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显示的结果更为悲观,该利率期货显示美联储12月加息的几率降至29[%]。
未来2年美国经济将承受较大压力,较大压力下的经济将使得更多人进入劳动力市场。美国经济仍处在良好轨道上,美联储需要关注经济基本面。就业增速放缓部分是因为美元走强,笔者预计就业岗位将继续增加。仍未看出通货膨胀的典型迹象,并对美国资产造成压力。从目前来看大多数指标显示,就业市场仍存在供给过剩状况,这是美联储不急于加息的一大原因。
在中国问题上,人民币长期存在成为重要的储备货币的潜力,而中国政府也拥有着足够的缓冲措施,来确保经济在不发生剧烈动荡的背景下实现顺利转型。人民币进一步升值对支持中国经济平衡来说至关重要。美国财政部半年度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和汇率政策报告指出,人民币仍低于“适当的中期估值”。该措辞与4月报告有所不同,当时美国称“人民币汇率被严重低估”。货币进一步升值是关键,美国将会支持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并有助于生产转向非贸易商品和服务。
中国当局在8月安排人民币贬值,令市场大为震惊。许多美国议员一再指责中国有意低估人民币汇率,以便在国际市场取得竞争优势。上一次美国财政部给一国贴上汇率操纵国的标签,即是在1994年针对中国。除此之外,美国财长杰克卢一直呼吁中国允许人民币汇率更加自由地浮动。
全球投资者对各国央行的政策调控能力都有所高估,而事实上,大家必须意识到,光靠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无法解决全球经济面临的所有问题。
美联储在是否加息问题上争议双方的论证都会很强,美联储依然处于依赖数据的时期。主席耶仑并未面临来自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异议。利率保持在非常低的水平是有成本的,将在不久的未来加息。最近显示放缓的就业数据并不担心,美联储尝试提高透明度,在加息与等待更久之间选择是艰难的决定,因为认识到了不确定的美联储展望所引发的焦虑情绪。美联储遇到非常明显的来自海外的逆风。
美联储的决定既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弱市场的波动性。美联储不希望“逃避”,更倾向于早点行动,然后逐步加息。美联储的利率预期及主席耶伦有关政策方向的讲话中包含了大量信息,显然美联储能够在加息后再次降息。新的正常化的利率可能会处于较低水平,目前正常利率低于20年前水平。目前的潜在通胀水平和过去政策收紧周期时不同,由于新的正常利率水平将下降,需要以缓慢的步伐加息,可能无需快速加息,但不希望行动步伐落后于周期曲线。同时强调,如果未来几个月加息后,经济数据转为负面,届时可以降息。
再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中国市场上来。中国第三季度GDP增速一如预期破七,降至6.9[%]但优于预期,商品汇市波澜不惊,中国经济仍在调结构阶段,后市宽松仍可期。中国三季度GDP同比增速降至6.9[%],优于预期6.8[%]的增速,创2009年一季度以来最低季度增速,且为六年半以来首度跌破7[%]。虽然GDP数据略好于预期,但从9月数据来看,经济下行压力还是较大。GDP增速未来两三个季度还是继续往下走,预计四季度会降至6.4[%]左右。
中国近几年来消费和第三产业一直处在慢增长过程中,这说明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在进一步优化之中。但如何保持这种调整的态势,下一步还将面临巨大的挑战。消费的增长依赖于居民收入的增长,而居民收入的增长,总体上则依赖于出口、投资的增长,长期来看,最终体现为一国全民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该国的增长才是可持续的。出口面临外部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如何升级中国制造,将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低端镶嵌环节,改变为精密仪器、机械、医疗设备、航空航天等一系列的中高端制造业,首先体现在一国的创新能力的增长上面。人才是长期增长的重中之重,而塑造一个持续创新领先的整体环境,是挑战中国制造的最终任务。
让我们看一份数据调查,1—9月份,中国网上零售额增长还是在36[%]左右,将近40[%],新产品像新能源汽车都在翻倍增长。工业结构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达到10.4[%],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高出4.2个百分点。如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所说:“这都说明,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在加快”。从投资增速来看,进一步回落态势明显。但中国发展的双引擎之中,政府提供公共用品和公共服务的角色是加强的,这或许意味着,地方政府的PPP和财政政策对地方基础设施改造的动能不会消失;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同比增长7.5[%],比上半年加快3.6个百分点,这或许说明,房地产投资在未来一到两年的缓慢回升,或将是一个趋势。
中国经济增速若保持稳定,有助于降低全球金融市场发生动荡的风险,对美联储尽快采取加息措施也是利好消息。中国经济仍处在结构调整关键阶段,较长时间内都将面临较大下行压力,这也意味着今年若要保持7[%]左右的GDP增速,稳增长政策还会进一步加码,加大财政对基建建设的支持力度,四季度降准和降息皆有可能。从思路上看,目前的核心仍是宽信用,而不是宽货币。由此推断,降息可能来得比降准更快,但如果资金面因汇率波动、信贷放量、股市放量等因素出现紧张,降准也会择机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