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直处于平稳态势,但中国人民银行今日公布的一项措施彻底打破了这种平静,非美货币在亚洲时段集体“跳水”,商品货币领跌整个外汇市场。
央行宣布,为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即日起中间价将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人民币中间价大幅下挫逾1200点,创历史最大单日降幅。一次性大幅调整到位,有人揣测是人民币国际化正常步伐的开始,也有人怀疑是“货币战争”的手腕……
首先,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可谓势在必行,这样必然允许人民币有更大的波动空间,所以对于央行的这次措施市场反应没有必要过度夸大。
第二,人民币贬值需求很大,6月份出口增速刚转正,7月份就大跌8[%],人民币承受很大的下行压力,所以这次人民币贬值应该在意料之中。
调控人民币汇率的手段是柄双刃剑,央行掌控不好尺度可能会得不偿失,甚至“万劫不复”。众所周知,强势人民币一直在压缩中国出口企业的生存环境,通过持续缩减的外汇储备可见一斑,但是人民币贬值又面临国内资金外流,人民币资产吸引力下降,尤其可能重创股市、楼市。
中国为了加入SDR付出的代价蛮大的,自2005年至今人民币兑美元、欧元、日元分别升值了26[%]、32[%]、34[%],这还不包括通货膨胀差值,人民币死撑对国内出口造成了巨大压力,在IMF审议是否允许人民币加入SDR的时候中国央行打出这张牌,一是显示了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决心,二是有意打乱IMF预期,以目前中国贸易量和市场份额,IMF无论是否将人民币纳入SDR都改变不了人民币作为结算、储备货币的脚步。此次的贬值是短期行为,还是长期趋势需要再观察一段时间。
但无论如何,未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会继续朝着市场化方向迈进,会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机制中的决定性作用。
本文由垂直外汇交易社交平台战国策提供,借此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财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