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妍琋:美联储9月不加息不是结束,是新一轮波动的开始
耶伦的开场讲话主要围绕官方决议声明,同时重申了美联储未来加息的条件:“当我们看到劳动力市场进一步改善,有理由相信通胀将在中期内回到2[%]的目标水平。”
全球经济疲软似乎是挫伤美联储对通胀回归目标信心的关键因素:“通胀率一直低于目标,近期全球局势演变可能会给通胀带来下行压力。”
当有人问到耶伦,哪种不确定性会让美联储不加息,耶伦回答称:“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她表示,美联储聚焦在两件事上:就业和通胀路径上。
“当然,全球经济存在许多不确定性。”耶伦说:“但我们问自己,全球经济和金融发展如何影响了我们两大目标前景的风险,以及是否它们导致了不平衡的风险令我们想要等待解决。”谈到加息时点,耶伦强调,“加息具体时间远比不上整个利率的预期路径对经济的重要性”。
同时,耶伦称,仍然预计年底前加息。
“每一次会议都是可能的。”意味着美联储并不排除10月加息的可能性。耶伦表示,美联储必要情况下可以召开特别发布会。
秉承维持货币和信贷总量的长期增长的使命,美联储货币决策不仅要看国内经济指标,同时也要考虑到全球经济形势等多方面因素,那么,还有什么因素助推了美联储做出推迟加息的决定?
“不久前,美联储杰克逊﹒霍尔年会会场外出现了大规模民众抗议活动,意在阻止其匆忙加息,要求加薪。”李稻葵称,这种大规模针对美联储的抗议活动是年会召开39年来的第一次,这些压力对美联储而言是不可忽视的。
综合多方分析来看,未来美联储启动加息恐是必然趋势,而新兴经济体或在未来加息操作“坐实”后承受一定压力。
在蒋妍琋看来,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元又是主导货币,其货币政策调整可以说对世界经济影响很大,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资本市场、汇率等多方面都面临较大压力,考验着各国金融体系的调解和消化能力。
不过,具体对中国经济来说,似乎影响有限,中国企业对美国直接投资仍然保持积极态度。
近代历史的教训是,如果美联储加息的消息已被消化,亚洲市场将做出积极反应;反之则会有消极反应。此次有迹象显示,市场已经消化了加息消息,这表明市场将能够很好地应对这一事件。但在曾是区域性增长引擎、如今放缓的中国,情况尚难预料。
加息可能对亚洲国家产生的一个影响将是抬高融资成本。在上一轮美联储紧缩周期(2004年到2006年),韩国一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79个基点;在印度,上升了245个基点;泰国则增加了341个基点,而在印尼,这个数字是惊人的429。但是,利率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资产价格会下跌。2004至2006年间,随着美联储将政策利率上调425个基点,从1[%]升至5.25[%],亚洲新兴股市实际上还上涨了50[%]。亚洲美元指数(新兴亚洲国家汇率的加权平均)上涨了约7[%]。印尼和印度股市分别上涨了80[%]和120[%],而韩国的韩元和新加坡元分别升值了22[%]和9[%]。
相比之下,1999年至2000年间的美联储紧缩周期对亚洲造成了实质性的不利影响。在此期间,亚洲新兴市场股市平均下跌了7[%],亚洲美元指数回落了1[%]。菲律宾和泰国均遭遇重创——其股市均暴跌了40[%],而菲律宾比索下跌了11[%],泰铢下跌了6[%]。
对于上述不同影响,美联储此前几轮紧缩周期开始前的市场表现可以给出解释。在1999-2000周期开始前的三个月中,亚洲股市上涨了33[%],货币升值了3[%]左右。而在2004-2006年周期开始前的三个月中,亚洲股市下跌了约10[%],货币贬值了约2[%]。
这一次,该地区股市在过去三个月已下跌20[%],货币下跌了4[%],调整幅度比2004年时更大。这表明,在美联储启动加息后,亚洲市场可能会出现反弹。美联储加息将消除在市场引发周期性破坏的不确定性。由于融资成本不断上升的不利影响已被市场消化,投资者将可以踏踏实实地专注于经济状况。这可能有利于亚洲,因为这里有着雄厚的经济基础——经过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实施的一系列市场化改革,该地区经济已变得更具抗跌性。该地区大多数货币都已受益于更大的灵活性。此外,作为美联储加息的前提条件,美国经济恢复也有利于亚洲的出口。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可能会带来不确定性。在过去十年,该国超过了美国和日本,成为亚洲新兴经济体的最大贸易伙伴。由于同中国的密切经济联系,该地区得以免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发达经济体经济衰退的严重拖累。
如今,中国经济放缓,这些益处可能变成弊端。人们越来越关注中国的经济增长前景,8月11日人民币的贬值引发了近期全球资产的抛售。在美联储的加息周期中,来自中国的任何负面消息都可能扩大紧缩效应的影响,并扰动市场脆弱的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