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边际角度,大宗商品底基本上就是资本市场底,全球大的股市概无例外。我们一直认为结构化、公知化的清谈并无意义,从边际角度去把握资产价格周期变化才是投资研究的本质。从经验规律看,大宗商品的同比底部大致就是资本市场收益率(同比)底部,从美国、英国、中国股市数据看,在过去20年这一规律基本有效,可以算作“大宗商品-权益市场黄金定律”。
*** 大宗商品正在迎来过去20多年中的第六个大的底部,近在咫尺。从过去20年经验看,大宗商品正迎来继1991、1999、2002、2009、2012以来第六个底部。目前大宗商品的调整幅度已齐平于过去几乎所有大底(除2008年外)。新兴市场已频繁弃守汇率,尤其是中国汇率调整后,工业原材料指数已经有见底回升迹象。由于后续中国地产投资、基建投资可能都将缓慢加速,我们预计大宗商品可能会在8月-9月确认本轮同比底部,即本轮全球通缩将度过最严重阶段,这意味着全球权益市场都将迎来一个底部支撑。在过去几个月中,商品和权益市场的加速调整正在加快出清。
A股唯一不同是2014年6月-2015年6月出现一轮历史少有的背离和透支。A股从去年年中开始,和大宗商品变化趋势出现了一段显著的背离。2014年年中全球通缩加剧,同期A股却经历了一轮大牛市。我们曾将本轮牛市解释为在政策推动下的对需求外移和供给再造两个故事的双重想象;但无论驱动因素为何,这轮长达1年左右的背离在A股历史上极为少见。
未来的弥合轨迹是A股完成收益率的下行,与大宗底将再度契合。背离一定最终会以再弥合来修正,否则所谓规律也就不复存在。所以从2015年7月开始,A股先是进入暴跌然后进入震荡期,指数的收益率终于开始下行。这一震荡市的出现背景是A股不再满足典型牛市(经济存在积极预期,资金利率和风险溢价下降)和典型熊市(经济消极预期、资金利率反而回升)的特征。值得指出的是,要完成弥合,A股并不必然需要继续下跌。即使指数平着走,股指的收益率一样是下行的,下行的A股收益率曲线将和触底的大宗商品曲线之间完成会师。这在本质上是估值和基本面之间的会师。
从基本面弥合的角度(非再度泡沫化),A股本轮消化透支可能还需一个季度。那么,如果我们的基本前提是A股不会第二次泡沫化,需要多久才能消化上轮透支,完成A股的收益率曲线与大宗商品变化率曲线的弥合?我们对此作了一个详细的情景分析。大致结论是,从8月-11月,股指都会受到相对明显的约束,大体只有下跌或区间震荡(均值3400-4000)才能非泡沫化;12月开始会逐渐洗清上一轮背离的影响,合理上限开始明显抬高。
以上文章由金海拾鑫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