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而我身处珠宝行业的这十余年,对中国人的珠宝消费的演变又有着深切的体会。 半个世纪之前,建国初期,刚刚走出战乱的中国由于物质匮乏,普通中国人对于珠宝的消费几乎为零。珠宝仅仅在前朝的一些达官显贵,新兴的资产阶级中流传。那时候的珠宝多半还是来自宫廷,虽然数量稀少,但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高级定制,而一些从海外回国的实业家和知识分子也带回了一些国外的珠宝和钟表的舶来品。但那个年代,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根本没有“珠宝”这个概念,所以也就谈不上什么消费欲求。 六七十年代的一场文革,彻底将珠宝这个词列为资产阶级享乐主义的万恶之源。我童年的记忆中是没有任何在眼前闪闪发光的东西的。一来,对一个军人家庭来说,我们兄姐几个从小就被教育生活要朴实勤俭,家里根本没有那个审美需求,也没那个闲钱来置办;二来,在当时那个社会大环境下,都在“破四旧,立四新”谁要是带个金戒指,或者挂了什么项链,那将会惹出多大的非议和斗争!那个时候,只听说有人把家里的金条,玉器,珠宝,古玩忍痛丢掉,却从来没见到谁敢去买什么珠宝首饰。那是一个时代的对美的“真空期”。 但是,事情往往是这样,压抑越深,反抗也就越大. 1979年3月19日,由法国著名时装设计师皮尔-卡丹率领的法国时装表演团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了一场服装表演。台上花花绿绿的时装一下唤醒了台下身穿黑白灰的人们对美的新追求。经历了太多动荡,挫折,八九十年代的中国人比任何时候都想告别过去,瞄准未来,轻装前进。在珠宝市场上,随之而来的是中国人对黄金的消费快速增长。大家可能都有那个印象,一到夏天,满大街人的脖子上都明晃晃地带着金灿灿的项链,大家比的是谁的金链子够粗,够长。那是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带着一种扬眉吐气的自信。 而我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进入到珠宝行业。确切地说,90年代中国还没有真正的珠宝市场,最初只是黄金交易,但那时候已经有一些国际奢侈品品牌陆续进入国内。人们对于珠宝的认识逐渐产生了一些变化,而我也预感到,钻石将成为未来中国珠宝消费的主流。于是恒信钻石宫殿在中国经济发展最迅猛、人们对奢侈品的需求最旺盛的时候应运而生。稳定的政治环境,良好的经济态势给了老百姓足够的经济能力,去购买从前想都不敢想的各种珠宝。人们从对黄金的热情过度到对铂金,对钻石,对各种彩宝上来。不仅对于款式和工艺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渐渐形成了对品牌的诉求,对设计师的崇尚,甚至是对高级定制的回归。 而订婚和婚礼上的主角——婚戒,也逐渐成为了一种刚性必需品,走进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就I Do在全国的分店调研得出的数据分析,在国内的一线城市,有90%的准婚人士会在结婚的时候购买婚戒;而在一些二,三级城市中,购买婚戒的新人也占到了适婚人群的70%。民政部公布数据,2009年中国将有1000万对新人注册结婚,可见,婚戒已经成为打破中国传统珠宝消费的一把钥匙,启动了新的珠宝经济。 在西方,人们把六十年的婚姻称为钻石婚,意指爱情的坚不可摧,永恒不变。在中国的六十岁生日之际,也恰好是恒信钻石的第十个年头。随着恒信珠宝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幸运地看到了这十余年中国珠宝消费的嬗变,我相信,我们的祖国会象钻石一般坚强,光芒无限;从零到无限的中国珠宝产业也必将走得更远。 转自:李厚霖的博客 来源地址:http://qzone.qq.com/blog/622008798-124879564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