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伦敦举行的20国高峰会结果如何?欧巴马总统说:「我们会开得不错。」印度总理 Singh说:「我心满意足地回国。」法国总统沙柯吉说:「没想到有这么大的收获。」
这是世界领袖步出高峰会后的寻常仪式,每个人都声称满载而归。但周四伦敦会议后的闲谈气氛和谐,尤其引人瞩目,因为几周来,由经济振兴方案的规模到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管理等诸多问题,民众持续议论纷纷。
最大赢家
国际货币基金 (IMF)。根据在伦敦达成的协议, IMF的资源将由当前2500亿美元扩大为三倍。在金融危机冲击之前,IMF 原本几乎陷入了应否存在的危机,因为没有那个国家愿意向他们要钱,其声誉也因而跌落谷底。
然而剎那间,IMF 却突然成了大大小小国家的救世主,尤其是那些少有犯错,却深陷金融困境的国家。再度要求援助的国家,包括拉脱维亚,冰岛,匈牙利,乌克兰,现在甚至墨西哥也添加了此一阵营。
但是获得了新的资金,意味 IMF也必须有所改变: IMF以往为纾困所设下的严格条件,现在已成了过往。印度总理 Singh说:「我们很高兴,条件已经放宽。」未来几年里,IMF 的管理结构将有所改变,像印度与中国等开发中国家,将具有更多的影响力。
还有那些赢家?
美国。美国并未能说服德国与其他欧洲国家,为各自的振兴经济方案加码。但是 IMF与其他开发银行获得了新的资金,及20国集团新同意的2500亿美元贸易融资承诺,使得世界经济又获得了上兆美元的注资。为了回报,美国也支持法国与德国的呼吁,要求对避险基金进行更严格的监督,及共同抵制协助逃漏税国家。
但这项行动付出的成本不高,与部份欧洲国家所要求的范围更广,且更具中央性系统的全球金融管理,距离仍远。
法国与德国。这二国对他们所要求的加强管理获得回应,感到满意,尤其是抵制协助逃漏税国家。沙柯吉说:「世界已经注意到,这点需要改变。」
支持自由贸易者,包括加拿大与澳洲。他们与部份其他国家担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包括美国的「买美国货」条款。他们尤其高兴的是,20国集团不但重申了自由贸易的重要性,也为世界贸易组织做出了监督的承诺,还针对他们认为不当的行为,进行了诸多讨论。
英国首相布朗。他在国内的民调中,支持率不高。但邀来了世界领袖共聚一堂,终于改善了他的政治家声望。只是最新民调显示,他的连任之路仍崎岖难行。
尽管乐观谈话蜂涌,其实20国领袖了解,他们的协议并无法在一夜之间,便扭转世界经济下滑的态势,或解决持续中的银行体系问题。他们异口同声表示,这些经济困境仍将持续,他们计划在秋天再度集会,讨论事情的进展。
听了他们的谈话,很难辨认与会者谁是输家。然而,这只是因为输家并未有代表与会。
输家
肥猫银行家。他们与其他企业主管因倒闭而退场,却荷包满满,如今成了最大的输家。20国集团签署了金融主管机关与央行的建议,对报酬采取了大幅严格的管理规则,规定薪资必须与长期绩效挂钩。在银行业,更要考虑主管承担风险的多寡。
在不透明市场的自由交易员亦为输家。20国领袖所同意的更改管理规则中,包括金融公司的杠杆比例,现在必须大幅严格管控。
在风险管理与会计制度修正案中,包括设立「杠杆比例」金融管理机关,系统性衡量金融市场投资人超出能力范围的借款程度。在行情火热时,要求银行增加资金比例,以增加其承担能力,为未来的下滑行情做准备。
管理当局还可能要求对衍生性金融商品与其他证券,设立最低保证金制度。
一项被视为是引发当前部份问题的关键--根据「风险价值」评估银行准备金的方式亦可望推出或加以修正。
诚如澳洲总理Kevin Rudd所说:「我们开始要对全球市场的投机分子下手了。」
欲了解更详细的操作,请点击本人头象,获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