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贸易赤字方面,3月放出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1月贸易逆差扩大为68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5.3%,大幅超过市场预期;而2005年贸易赤字则同比扩大20.5%至8050亿美元,由年GDP的5.7%上升至6.4%.
赤字是怎样炼成的
“双赤字”的产生既是一个单个累积的过程,又是一个相互叠加的过程。
财政赤字的直观表现是政府收入小于政府支出。在收入这一方,税收的多少是决定因素,而税收的实际数字就是国民收入与税率的乘积。
美国在结束了“新经济”的盛宴后,长期陷于衰退泥沼,虽然自2003年下半年起表现出了强劲的复苏势头,但前期连续几年的增长乏力已经导致国民收入这一税收基数增长缓慢。作为乘数杠杆的税率,在布什的减税大计下也有了大幅降低。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使得美国财政收入日显微薄。
在支出这一方。一方面,美国“婴儿潮”时期诞生的大批公民已经进入生命的黄昏期,颐养天年的需要已成为美国政府必须承担的财政义务;此外,美国经济虽已走入复苏通道,但5.7%左右的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背离“奥肯定理”的失业困境使得千呼万唤的经济复苏变成了最为尴尬的“无就业增长”。
为了维护 “天堂”的形象,美国不得不为这两支无业大军的福利保障买单,。另一方面,美国的“霸权主义”也给自己带来了天文数字的军事支出,而恐怖主义不屈不挠的“反美情结”使得反恐经费“迫不得已”地节节攀升。
就财政赤字看,布什政府的减税政策、美国经济的前期萎靡以及政府支出的与日俱增,是造成美国财政入不敷出的主要原因。
就贸易赤字的形成来看,能源冲击是短期因素,而经济增长的能源流入需求,以及与财政赤字的互动是长期因素。
近期石油价格飙升,使得美国进口的成本水涨船高,直接导致了逆差的增加。长期以来,美国甘心扮演逆差国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国外资源,以满足本国经济增长的需要,并维护美国资源环境的优质性。
此外,贸易赤字也是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贸易逆差一方面是国外资源的流入,一方面是美元的流出,贸易盈余国大多是美元债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