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飞快,2008年已过半,受美国次贷危机加深,石油、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和通货膨胀加剧影响,全球经济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或增速放缓,但人们普遍对中国的形势比较乐观,众多跨国公司把市场重心纷纷转向亚洲主要是中国。本来年头就不太好,如果再遇上点其它状况就更雪上加霜了,不过,总有一些倒霉鬼,这不,有几个国际大品牌就被牵扯到巨额款项的官司里,下面就来看看它们都是谁。
达能“偷税门”
达能“偷税门”是从沈阳“竞业禁止”案败诉开始的,秦鹏当庭承认报酬由达能系列境外公司支付,而不是由境内合资公司支付,引发涉嫌逃避中国境内税收的疑问。之后有“税务爱好者”全国举报秦鹏偷税,并指他在中国经营所得至少在4000万元以上,如果缴纳个人所得税,至少在1000万元以上。
后来,又爆出“12.1亿乐百氏收购资金失踪”疑云,举报达能对乐百氏的“收购价格与投资金额之间存在约为12.1亿元差价”。现在,秦鹏偷逃税已在广东和上海两地被立案侦查,媒体也在追踪“12.1亿收购金”的后续。
达能的麻烦还不止这一点,乐百氏经营状况差,达能于是因为搞垮了中国的民族品牌被网民骂;和光明、蒙牛分手;和娃哈哈闹翻。和娃哈哈的官司打了1年多,在中国国内输了4场,还因为屡次扬言中国法律不公正得罪了中国人;在国外的官司也没占到丝毫便宜,输了3场,前段时间斯德哥尔摩仲裁临时措施也被驳回;全力争夺的“娃哈哈”“乳娃娃”商标都被判给了娃哈哈,到现在为止居然没有一场胜绩。
不过官司虽然全输,诉讼费却花了将近5700万欧元,还换来了饮料业务销售额下滑0.8%的尴尬结果。达能“偷鸡不着蚀把米”的作品,成为2008年贻笑大方的典型之一。
法国兴业银行“违规门”
美国次贷危机已经把人吓得半死,2008年1月24日法国兴业银行又有吓人的消息传出来:一名交易员违反规例,秘密进行期指买卖,导致银行损失高达72亿美元。
这事让人没法不联想到英国巴林银行破产案,当时也是交易员进行违规交易最后搞垮了巴林银行,在全球银行都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并在信贷市场蒙受损失的背景下,这次“违规门”不可避免地引发了金融恐慌。
之后传出多家银行有意对法国兴业银行进行收购的消息,但法国兴业银行却表示能够自行维持正常运转,不会被收购或兼并。法国政府表态称,将拒绝非法国银行收购兴业银行。法国总理菲永还表示,政府将不允许兴业银行成为恶意收购对象。
2008年7月4日,法国银行监管机构——法国银行委员会又对兴业银行开出400万欧元罚单,理由是:兴业银行内部监控机制“严重缺失”,导致巨额欺诈案的发生。
一年之中有两家法国企业暴露出对内对外的种种危机,不禁让人对于法国企业的本质产生了些许疑问,看来它们很有必要反思一下原因。
西门子“贿赂门”
2006年年底,西门子承认在1999年至2006年间,动用了大约13亿欧元的资产进行贿赂,来获得产品订单。此外,2年的丑闻调查中,法律咨询费和律师费还花了西门子6.5亿欧元。
西门子的财务审计机构毕马威2006年11月提交的内部审计报告中,首次出现了中国的名字——共9个和中国业务有关的公司及个人被提及。德国《经济周刊》称,西门子中国公司的运营当中将近有一半的业务涉及行贿。
不仅这样,西门子还面临被取消竞标美国商业合同的资格和高达数十亿美元的重罚的可能。
西门子2007财年第4季度业绩亏损额达7400万欧元。2008年7月8日,西门子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675万人,相当于其员工总数的4.2%。7月29日,该公司前高管莱恩哈特·西卡泽克因贿赂案被判处罚金和监禁,此外还会起诉11名涉案前高管。
1年中3桩世界性丑闻,竟然有两桩和中国有关系,不过也不奇怪,早在20年前,跨国公司已经开始了在中国的发展。20年来中国人民和中国企业勤劳勇敢,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跨国企业凭借资金和优惠政策更是如鱼得水,达能的偷漏税、西门子的贿赂都是它们能如鱼得水的原因,卷走了中国财富,扰乱了中国正常的市场秩序。我们引进外资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它们在中国掠夺,顺便打击中国经济?必须得反思了:我们究竟需要什么的外资合作?